1913年,20歲的黎民偉和美國人布羅斯基合辦了香港第一家制片機構──華美影片公司,攝制了故事短片《莊子試妻》。
這位叫黎民偉的年輕人就是后來的“香港電影之父”。他有一位孫女,名字叫做黎姿。
我們這里說的,主要就是上個世紀70年代到現在的香港電影發展時期。
篇幅有限,我只略微介紹一下香港電影幾個重要的東西。
一:幾個重要時期:
“新浪潮”:上世紀70年代末
黃金時期: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
衰退期:90年代中期開始
如今對香港電影的沒落有人歸咎于回歸,其實不盡然。在90年代中期已經開始衰退,原因有兩個:一是西片崛起,《泰坦尼克號》當年在香港的票房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二是盜版VCD猖獗,我相信在座的90后都應該深表贊同。
此外,制作人的粗制濫造以及03年與大陸簽訂的一個協議(名字忘了)導致香港電影紛紛北上撈金也是部分原因。
二:香港電影公司(最經典的logo見圖3,4,5;選取最熟悉的9個大公司)
1.邵氏:
(香港電影最diao,相信你們學校也有一個逸夫樓)
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
2.電懋
上世紀5,60年代唯一與邵氏實力相當的公司,后董事長陸運濤等人全部遇難于飛機墜毀,同行有其妻子及公司骨干20多人,此后一蹶不振。
3.嘉禾:
(這個大家應該最熟悉了)
嘉禾公司于1970年由鄒文懷、何冠昌和梁風共同創建而成,是香港電影盛世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發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巨星。
4.新藝城:
(異軍突起,創造了很多神話)
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于1980年。
5.德寶
1984年由洪金寶和岑建勛創立,和嘉禾、新藝城并列香港1980年代三大電影公司,1992年結業。
6.永盛
(周氏喜劇專用電影公司)
成立于1987年,創始人為向華強和弟弟向華勝。因制作《賭神》、《逃學威龍》、《鹿鼎記》等高賣座電影而成為90年代初期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公司。
7.銀河映像
(喜歡杜琪峰警匪片的你一定熟悉了)
創作主力是杜琪峰、韋家輝和游達志。《一個字頭的誕生》被很多影迷看作是銀河映像的第一風格之作,這部影片的問世,宣告香港影壇從此又多了一個王牌的創作團隊。其后的《暗花》《槍火》《PTU》《神探》等影片更是凸顯了這個“鐵三角”組合的創作力。
8.思遠影業公司
創辦于1973年。吳思遠捧紅了兩位天皇巨星:成龍、周星馳。電影上挖掘了一位世紀導演:徐克。
9.電影工作室(金公主的子公司)
由徐克和施南生于1984年創辦的電影工作室,曾出品了一批諸如《打工皇帝》《英雄本色》《刀馬旦》《倩女幽魂》膾炙人口的電影。
三.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
與臺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并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于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所有的獎項中,份量最重的當然是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但是在公眾心目中,最受關注的還是具有濃厚明星色彩的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女主角獎,也就是在報道中經常作為頭條的“影帝”和“影后”大獎。
(歷屆名單請大家自行百度)
四.港片的類型
后面我會有專題介紹
香港電影的輝煌歷史豈能是我一兩段話能說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