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遲以恒
‖ 2017堅持簡書日更 第108篇
‖ 轉載請聯系作者授權
這本《10倍數學習法》是目前我讀過的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學習方法類書籍。這本書不僅僅寫下了學習的“術”,即傳授了作者本人薇蕾娜·施坦博士如何在36歲時攻讀第二學位的方法,要知道她的第一學位可已經是博士了呢!正所謂:強悍的人生,原來是有方法來解釋的。
這本書更是告訴了我們學習的“道”,即學習就是意味著主動構建個人知識。“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多么熟悉的字眼呀!當下彭小六、成甲等人就是以“構建個人知識體系專家”的標簽為眾人所知的呀!而這本《10倍速學習法》的首版大概是1999年12月份,國內首版是2002年9月。我從此對經典書籍另眼相看,原來精髓都在經典里。
今天我要重點來理一理本書的最后一章《忘記忘卻》,就是怎樣提高你的記憶力,怎樣對考試重點、難點過目不忘?怎樣提升你的綜合競爭力?先來了解背誦和遺忘,再來講一講具體的記憶步驟和方法。
1、背誦和遺忘
一、為何要背誦?
斯坦納博士不認可死記硬背的機械性背誦,除了要應付能使自己達到更高目標的考試。那么就應該把這次考試當成一次訓練“大腦肌肉”的好機會。畢竟考試合格后離自己的職業又近了一步。
另外一些要背誦的東西。比如外語和符號語言,還有那些作為認知基礎和解決問題基礎的知識。這里說的就是成甲說的“臨界知識”、“底層知識”?!澳愕闹R決定這你的感知”,大腦研究學者史蒂文‘平克說道——你的知識決定了你感知道什嗎。
我們知道得越多,感知到的也就越多,感知起來也就越有意思。比如說某個夏日傍晚,你和親密的愛人手拉著走在星辰中散步,舉頭一望一輪皎潔的明月升起,你倆若是能應景地背誦起古詩中含有月亮的詩句,邊誦讀邊品味,那該有多美!
正如威廉’布萊克寫在200多年前詩中所寫:
在一顆沙粒中去發現一個世界
在一朵野花中去發現一片天空
將無窮之大放進你的手心里
將永恒之久放進一個小時里
二、為何要遺忘?
叔本華曾說:“人們只是有時在學習,但卻整天在遺忘”。斯坦納博士告訴我們忘記并不總是意味著遺忘,遺忘有助于知識質量的提高。她說,幸虧有了有意義的遺忘原則,不重要的負載又會自動清除。
比如狼可以促進鹿群的質量。羸弱的、瘸腿的、老邁的和掉隊的鹿最容易被狼捕食;我們不感興趣的、不重要的、老化的和沒有聯系過的知識也遺忘得最快。為了讓健壯的鹿不會成為狼的食物,鹿群的主人就必須保持警惕;同樣,要想保留下來的知識不被遺忘,那么我們也要為此付出精力給這些知識關心和照顧。
遺忘與時間的關系如下圖:
2、如何記憶?
如何記憶?簡單來說,就八個字:積極主動、付出精力。
一、我們來復習一下學習過程,包括
(1)確定意圖、確定策略 ? ?
(2)激活預備知識、選擇進入途徑 ?
(3)精益求精
(4)結構化 ? ? ? ? ? ? ? ? ?
(5)記憶 ? ?
(6)復習
各部分的時間分配大致如下:
二、記憶前,明智地去粗取精和結構化
去粗取精
在學習生活中小先做預選工作,剔除所有不打算學習的東西。作者認為與其膚淺的學習很多知識,然后又很快的忘記他們倒不如集中精力,少學些內容,但學得深入透徹些。
預選之后對剩下的內容以及全局進行評價。參加考試,哪些內容是要求必須掌握的?你希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嗎?你想以此拓寬個人知識面嗎?
你必須清楚自己打算從學習內容中獲取什么,你要有選擇的進行學習!并確定重點學習的內容!
在學習伊始或在學習的過程中暫停片刻,考慮一下打算知道什么內容以及應該學到何種精深程度。
結構化
把學習內容進行結構化時,就是把各個部分和片段變成了一種符合邏輯的便于記憶的,特別是容易提取的形式。結構化意味著分類組合成輕簡化,采用總結概念和形成等級。
短時記憶力的容量就是以把一切內容都放入意識當中并獲得一個全貌,通常指通過個別關鍵詞就能夠立即窺見整個內容。
作者說,深思熟慮好的知識結構對學習質量很重要??墒墙Y構化的重要性常常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強調。
結構化是什么?
結構化最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對整體有一個概況了解,我們能同時看到自己研究和領悟了的所有的部分和分部分,并能把這些知識分割成小塊組合起來,并對它們重新排序。
就像登山到達了山頂最高點,能夠看見自己周圍的全部風景。
結構化的方式?
根據個人優先考慮的內容,結構化的方式可以是思想脈絡圖或簡圖,也可以是列清單或概括總結,還可以借助熒光筆在教科書或者講稿上劃線突出結構。
警惕:突出強調的東西太多,會導致漫無頭緒。就是說畫出的重點太多,就所有都不是重點了。
二、被遺忘的記憶女神
記憶法的依據是:
a,人們最容易回憶起熟悉的結構和地點的形象概念;
b 我們可以通過想象任何事物與熟悉的結構聯系起來。
具體方法如下:
(1)運用想象力、象征和類比
背誦難以對付的內容時,你發揮的想象力越豐富,背起來就越容易且越有趣。
同時你把內容個人化了,也就是說您投入的更多,并與之建立起個人關系,這大大的異化了保存和提取。
作者舉了背誦化學專業的學生用溫度計作為記憶輔助手段,記住三種碳碳化合物的鏈長、用蜂巢構成的花園小房子來形象記憶膽固醇的化學式。
(2)運用象征記憶數字
作者說可以采用其他的象征來代表某個數字,因為記憶輔助手段應該盡可能的個性化,并且應與自己的生活有所聯系,重點是選擇的形象特別適用于編故事。
(3)大知識領域或整本專業書的概況記憶法
一是在記事貼上畫出各個章節的小小思想脈絡圖。這些思想脈絡圖可以大大有助于你掌握概況并回憶。
二是把一本書的目錄想象成一棟房子。里面有各種各樣的房間樓層以及把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的過道和樓梯。
作者舉了另外一本書的例子,我這里能就這本書《10倍速學習法》來做一下對這一點的解釋。
第一部分 :來吧,去冒險!
第二部分:集中注意力
第三部分:著手進行學習過程
第四部分:掌握內容
第五部分:忘記忘卻
我的學習房子制作溫州鄉下的農村四層樓的房子,它的外表很樸素、簡單,但是卻很實用。一樓是廚房和餐廳,二樓是爸爸媽媽住的臥室,我跟我家小娃住在三樓,三樓的房間很大,有一部分是我們的多功能活動區,還有一張大大的床。
當我們踏進這座房子時就來到了廚房,廚房真的是一個需要冒險的地方,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式來烹調美味的食物。(來吧,去冒險吧!)
做好了美味的食物,我們就要來到餐廳,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里面有長輩。所以呢,吃飯的時候是不能說話的,需要認真專心地吃飯。(集中注意力)
再接著,吃完飯了我們要去樓上啦,這時要經過樓梯,(著手進行學習過程)。
到了三樓,我們會先去多功能區玩各種玩具,我們需要掌握這些玩具的玩法。(掌握內容)。等我玩累了,我們就可以躺在大床上去睡一覺,睡覺的時候可就什么都不知道啦!(忘記忘卻)
(4)復習與鞏固
根據遺忘曲線規律,以適當的時間間隔來進行復習是極其有效的。
有一個復習間隔的簡易法則是:
在:1天 ? ? 1個星期 ? ? ?1個月 ? ? 半年
之后復習
作者重點推薦了能起到一個學習的教練的作用的,經過她本人驗證過十分有效的卡片箱。
卡片箱體的劃分是采用一定的時間間隔,包含每個工作日和每個月的卡片格子。
卡片箱的使用方法:比如今天是星期五,你寫了20張卡片,每張卡片的背面都寫著一個英語單詞,正面是相應的中文意思,你背記下所有內容。
你把這些卡片插入星期六那個格子,星期六騰空這一格子并復習這些卡片。很可能有一些詞你已經忘記了,于是你要再來劃分一下這些卡片,忘記的,就又放到星期天的格子里去;記著的,就放回到周六的格子里,以便一個星期之后再自動的復習它們。
到了下個星期六,星期六的格子里面卡片們又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記住的,那就移到下個月的格子中;另一種是忘記的,那就又得從頭開始復習,所以它們放進了星期天的格子里。
養成每天都用卡片箱進行復習的習慣,這樣一來一開始學就馬上能有成功體驗,并且很快就能進入到內容里去。
3、記憶后需要對突出強調的重點內容處理
進行了總結概括結構化記憶和復習,但是學習任務并沒有完成,還需要站在更高的觀景臺上分析和評價學習內容。
對一本書后或重要講解提問,請你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
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內容?
作者是如何闡釋該書的主題的?
她/他是如何劃分該主題的呢?
哪些內容是主要想法和主要思想?
哪些內容是針對主要想法的最重要的解釋論據和論證呢?
這一信息對我來說有多重要?
這一信息對整個領域有多重要?
4、最后我需要來總結一下,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有點多,這本書的文字特點是例子比較多,比較生動,易于讀者理解;而且書中的這些內容其實在每一個章節都是交叉進行的;我想最最有價值的應該就是提高我們對于學習的一種認識高度,以及卡片箱的復習方式。
作者最后說,她的學習是一個持續終生的過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本書還沒有寫完,她本人自己的學習過程也是不斷地進行下去。
這本書作為探索性學習方式最權威的指導書籍,非常值得想更深入理解探索式學習的你們都來讀一讀。
另外推薦讀書方法的書如下:
《如何成為尖子生》
《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高效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