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說好像、大概、吧,此類詞語時候,他透露出的不只是不確信、不自信。他其實有著許多顧慮。
和一個人認識了很久。他什么都好,無論是工作還是對人,都能做到憑心對待。但他每每遇到別人的問題時候,他總是會說好像...這給人不靠譜,不自信的感覺。
有個異性朋友,有次實在是忍不住了。對他吼道:知道就知道,能不能別說好像,不知道直說。
當然這是好朋友之間的對話。要是換做陌生人,那真是要恩斷義絕、相忘于江湖了。這氣氛想想都讓人尷尬得要死。
他愣了一會兒,說,好吧。
從此以后,但凡有那個女孩子在場,他總是出奇的安靜。
他不是個內向的人,他也挺跳的,也愛在異性朋友面前顯擺。
可是在那女孩子面前,除非是實在避不開了,他一般會思考下,然后說,不知道。
并不是故意這么說,來刁難人。而是他確信自己不知道。
因為他把不確定的事情也自動歸類為不知道了。這一度讓我們生感怪怪的。
可他并沒有這么感覺,反而安之若素。一直很安靜的待著那女孩身邊。
與人相處為何要這么認真呢?生而為人,輕松一點不好嗎?本來世事如此艱難,交際還如此有壓力,
何解呢?
小時候,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多問個為什么。我一度奉之為真理,可自己慢慢長大,發現并不盡然。
一板一眼的科學世界和人情味十足的人文社會,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并不是萬事都要個為什么的。
有些為什么的背后還有不為人知的苦衷。可這些你并不知道,你只想知道那答案,那該死的標準答案。
等你的得到了那個標準答案,你卻失去了你不想失去的東西。
而這些,恰好在你格物致知狂問為什么的路上。你不管不顧,可是你最終會發現得不償失。
不光是友誼、物件,甚至是你的愛人。
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跟你討論討論,不要這么認真吧!
人,何必這么認真呢。
折騰別人,折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