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源自城市美容師的信
我們總是說:對自己好一點,卻在生活的不易中揮灑拼搏的汗水,你說南方有你的夢想可是你卻背上行囊去了北方。今天是挑戰第十一天,我們能說的太多,能做的太少,總是實力撐不起情懷因此我們不得不邁出前進的腳步去做一些事。人人都知道行業無貴賤,心靈美才最美。今天我們秉承這一原則來到城市美容師——環衛工人的身旁,了解他們生存的辛酸苦辣,我們想要依靠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守護那一份真心,一份為社會做點什么的心。
有人說:設計什么都不如設計經歷,人生哪來的感同身受,只有你真正經歷過你才能體會到“人生”兩個字,寫起來簡單,經歷起來卻難的要死。我們一行人早晨8:00出發,先去吃早飯大家決定去康復路一塊做關于城市美容師的調研,三人一組兵分四路。調研之前大家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們會提醒隊友在調研前以及調研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以及我們所問的問題的范圍和我們問這些問題的目的,并且進行了明確的分工,而我們這一群人就是要真正的去體會環衛工人的辛酸苦辣,去感受他們的真實生活。
三人一組的分工是一人幫助環衛工人掃地讓他們有時間和我們聊,一人問問題,另外一人做記錄。很慶幸遇到這樣的團隊——分工明確、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永遠都不要小看自己,一根火柴也能滅掉一片森林,小鳥雖小玩的卻是整片天空。
第一位環衛工人
寇叔叔
他今年55歲,老家在陜西省商洛市洛南縣的山區里,家里已經沒有老人,女兒遠嫁安徽三年未歸,妻兒老小都在西安打工,所以寇叔叔已經有五年沒有回商洛老家了。叔叔負責的路段是康復路一個十字路口附近的固定的一段路,每天凌晨4:00就得過來打掃衛生,每天大概會有十萬人經過,垃圾特別多。他已經做環衛工人做五年了,五年來每年都是全年無休,每天從4:00—13:00或者從13:00-19:30輪班制。每月都只有1450塊錢,夏季的話還會有降溫費600塊,冬天的棉衣是兩年發一次,夏天衣服每一年都會發。養老保險采取自愿辦理原則,要是辦養老保險的話需要從工資卡里扣177塊錢作為養老保險。做環衛工人的人基本上都年紀比較大,他們認為做其他工作也不可能賺太多的錢,所以沒有考慮過換工作。
采訪中我們了解到,一方面環衛工人的休息亭太遠,里面的什么基本設施都沒有;另一方面路上小商小販丟的垃圾太多,路上不能離人,必須每十分鐘掃一次,寇叔叔說他從未去過休息亭。
目前來看,在西安租的房間170塊每個月暫且還是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還好工資從不拖欠直接打卡,一般過節公司都會發米面油。相反若是在洛南山區,工資低賺不了多少錢??苁迨宓奈ㄒ辉竿褪琴嶅X回老家蓋房子,如今家里的地都是由親戚在種,只有村里有紅白喜事必須回家時他才會回家,也可能是因為環衛工人全年無休,所以寇叔叔已經有五年沒有回老家了。
我覺得現代社會人們不得不反思一下,當一個羸弱的身影婆娑在路燈下,我們是否對父母的關懷太少?是否對回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否應該對環衛工人多一份理解?是否應該對家中二老多一些關愛?北漂的不僅有游子,也有城市道路上漂泊的環衛工人,何處棲吾身?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可能有些人,哪怕努力一輩子,也未必能成為光鮮亮麗的主角。但是,請你尊重,每一個平凡人的努力。
第二位環衛工人
在康復路的又一個十字路口,一位清潔工阿姨走的特別匆忙,我們叫住她的時候她可能以為我們要問路就停了下來。當我們說到想聊一會兒的時候,阿姨很抱歉的說,這幾天過年檢查呢,特別忙,所以很抱歉。
第三位環衛工人
一位阿姨,臉被凍的不像話還始終不肯接受我們的口罩。阿姨是西安周邊戶縣人,已經做環衛工人十多年了,十多年的人生打卡,只為守護一個路段的舒適整潔。她和侄媳婦住在一個月租一百八左右的房子里,逢年過節公司也沒有任何的娛樂項目。我們總是說生活太單調,至少你還有娛樂的資本。今年50多歲,她覺得一個月1450塊是可以接受的,夠自己吃飯了就可以了。阿姨負責的街道是四個人負責這一條街,一般就是早晨5:00-13:00或者13:00-18:30,也是因為過年來往人多垃圾也就多了。
因為阿姨是西安周邊人,也是時而回家的,因為環衛工人全年無休,一般也是會因為紅白喜事才會回家。畢竟兒女在外面,也不經常回家,阿姨就覺得回不回家已經無所謂了,關愛不僅源自他人也源自親人。
冬天的棉鞋一年發一次,休息室不是太遠就是里面是空架子,可能有人住,不過阿姨沒有去過。允許環衛工人休息,但是你哪怕是坐在馬路牙子上都不可以去街邊小鋪。
公司的養老保險是55-60的年齡段的人自愿辦理,阿姨因為不到55歲,不可以辦理養老保險,她說要是遇到工傷的時候,公司是會管的。她覺得對工作還是很滿意的,只是希望無論什么人都不要亂扔垃圾。
第四位環衛工人
我們的隊友采訪的第三位環衛工人是一位退休的石油工程師,一個人一天工作13小時,全年有四天假。盡管家人反對他固執地一干就是四年,同樣是工資每月1450塊錢,夏季每天有10塊錢的降溫費,冬天有5塊錢。他具有石油工人特有的一顆為社會做貢獻的心,認為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應該提升社會整體素質,希望開車的人盡量少扔垃圾,特別是年輕人。
第五位環衛工人
阿姨的老伴癱瘓在床,阿姨一個月回一次家,老伴交由親戚照管。阿姨每天早晨5:00一直工作到下午18:00,而且她住的地方比較遠,中午飯只能在外面吃,冬夏不是餿了就是冷的難以下咽,帶了熱水也會涼,街邊商鋪不一定會給你一杯水,所以干脆不帶了,一天有時候都喝不了一杯熱水。清潔工具因為家太遠又不能帶回去,放在大街上又怕丟了,只能每天下班找個安全的地方藏起來。阿姨說可不可以環衛工人坐公交時免費,盡管他們平時上下班時不會有公交,至少有時候中午交接班可以方便一點。
調研中我們的隊友不止一次地流下眼淚,許多人的兒女都許久未見;許多人都忘記了上次回老家是什么時候;許多人的愿望都特別地??;他們是這樣一群無怨無悔的城市美容師……我們的淚水是感動是難過是慚愧是愧疚是希望他們不要那么辛苦。
環衛工人一般男是60歲以上無保險,女是55歲以上無保險。如果過了退休年齡還想繼續工作就必須寫“保證書”,家里的兒女老伴都得簽字才可以繼續工作。
很多隊友說其實在電視上網絡上看到過許多關于環衛工人的報道,大家都無關痛癢,因為那是一個我們觸摸不到的世界,好像大多數的環衛工人都是四五十歲,和我們的代溝很大,和我們也沒有在一個世界。這次我們采訪了很多的環衛工人,不知道大家怎么定義環衛工人,有人說是城市美容師;有人說是城市黃玫瑰;有人說是馬路天使……無論怎樣,我們的隊友是深切感受到了環衛工人的不易,很少有人會和你感同身受,總之生活不易,愛護環境有你有我有他。學習和調研都不是重點,改變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