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用官方微信公眾號給甘肅考生魏祥回了一封充滿清華園情懷的信,并在結尾的時候告訴魏祥:“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事件回放:
事件主人公魏祥是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名應屆高考學生,他考取了理科648分的高分成績。由于從小到大身體上的殘疾,導致他在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因此他希望:能夠帶著媽媽一起去夢想已久的清華大學讀書。近日,他以“一位甘肅高分(648分)考生的請求”的帖子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
因此,就有了來自清華大學的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回應: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看到這句話時,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同時,對于魏祥來說,與其說是對他的鼓勵,不如說是對他19歲人生的恰到其處的總結。
人生實苦———今年19歲的魏祥,在他10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確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椎管內囊腫疾病。這種疾病對他人生的影響是雙下肢不能活動,意味著終生殘疾。十幾年來,在充滿風霜雪雨的人生路上,因為身體的殘疾曾令他摔倒過無數次,隨著年齡的增長,也遇到了很多在當時無法解決的困難。大小便失禁,上學需要父母接送,在學校無法上樓等等,對一個孩子來說,已經很悲慘了。可是,命運多舛,在十二年前,魏祥的爸爸又患病去世,讓本已充滿不幸的命運更加雪上加霜。這苦難的人生經歷,就是道不盡的“人生實苦”。
請你足夠相信———雖然魏祥的父母從不曾放棄過為他治療的想法,但是,在經過兩次手術后仍不見有好轉的情況下,無奈之下也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對于一個小小年紀的孩子來說,命運是何等的不公,而對于魏祥父母來說,更是莫大的打擊。
然而,對于魏祥父母來說,他們接受現實不等于向命運妥協。面對命運的不公,他們認準一個道理:與其抱怨,不如多一些樂觀、豁達。他們從不覺得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因而他們既要帶孩子做一些康復訓練,還要讓孩子像正常孩子一樣接受完整的文化教育。因為,在他們眼里,魏祥與其他孩子沒什么不同,除了身體以外,心靈與頭腦都是一樣的健康,甚至,他們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孩子。也正是因為這種信任。令魏祥媽媽在他爸爸去世后,雖形單影只身心疲憊,但卻依然義無反顧地用她堅韌的愛和支持陪伴兒子完成12年的學業,最后,魏祥不負眾望,取得648分的好成績。這正是“足夠相信”的力量,讓魏祥有了今天的成績以及他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
仔細讀清華大學官網的這封回信,字里行間充滿著有情有愛的溫暖情懷,改變了人們對名校“只認高分不認人”的看法。也曾有名校拒絕身體殘疾的學生的事件發生,而在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清華園的包容和拳拳之心。清華大學以他們的行為為莘莘學子們上了一堂寶貴的一堂課———愛、包容、信任和平等。這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根文化,是重于任何課程之上的每個人的必修課程。是相信的力量,讓清華大學為敢于直面慘淡人生卻依然樂觀努力的魏祥敞開了懷抱。
我被清華大學的這封信所感動。信中并沒有寥寥幾句的官方語言,而親切如緩緩流淌的小溪,有溫暖的問候,也有真實不虛的肯定,還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又有著暖人又極致的清華人的情懷……
信中引用了冰心贈葛洛的一首詩:“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同時,還鼓勵魏祥:在清華園里的所有學子,無論是生活困頓,抑或身體抱恙,都會有“愛” 與“情” 相伴。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
有愛、有情又有相信的清華園,不只讓我們看到了頂尖學府的博大包容的情懷,還讓我們看到滿滿的正能量。相信,這種正能量如清泉一樣,撒向每個人的心田,給社會帶來溫暖、積極的影響。
也許魏祥只是一個特例,而清華大學此舉也不是所有高校的一致行為,然而,他們卻代表著滿滿的正能量,對人、對社會都是一個積極的影響。
誰的人生不曾經歷過荊棘?誰的人生不曾有過痛苦?愿你: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揮,不覺悲涼。還有,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