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兩年前買的書,一年前讀一半,如今畢業已至,無聊迷茫之時重新拿起繼續研讀,翻看曾經的筆記竟覺得些許陌生,不變的卻是曾經的感動,一年前讀它喜歡寫在紙上,如今卻希望可以用簡書記錄它,記錄那些曾經或永遠會感動我的句子,記錄那些讓我有感而發的心情。
《寫在中間的話》
“活在自己的年齡里”
看到這句話我突然想到曾經自己說過的一句話:“在什么樣的年齡就要做什么樣的事情。”小學就是乖乖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初中情竇初開,會晚上躲被窩里看饒雪漫安妮寶貝的小說哭得像個傻子一樣;高中會因為高考而拼命學習;而到了大學會跑步會逃課會結交更多的異性朋友,每個階段都有每個年齡會做的事情,或許這樣會被說成是循規蹈矩,呆板無聊,可是有幾個人的青春像匆匆那年里的少年們的青春那樣肆無忌憚,那么深刻的愛著并痛著,沒有,又或許有,但卻很少。這樣看似平淡無奇的青春卻很真實,所以我從來不覺得自己走過的路不叫青春,自己經歷過的事不叫成長。電影永遠是電影,它會引起共鳴卻不夠真實,看看就好,哭過笑過感慨過后,還是要好好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生活。1?“千萬別在有胃口時養成了張口被動接受的習慣,最后當你發現這些并不是你喜歡的食物時,已經破壞了自己的好胃口”這句話雖然并沒有引起很大的共鳴,但卻覺得很好,所以記下來希望有天再回頭看會有不一樣的理解;2?“每個周五結伴拿wow卡刷半價電影票的小朋友們,每個周末約好去798拍照的小盆友們,沒錢也喜歡去商業街瞎逛的小朋友們,打不了高爾夫但可以在“帝國時代”里一決高低的小朋友們,做PPT可以做到天亮的小朋友們,經過客戶公司送上去一杯咖啡的小朋友們,在SOHO37樓跳躍著許愿的小朋友們,雖然你們現在沒有更好的生活,沒有更安逸的日子,但你們在過著你們的年齡,多爽。”不知道wow卡,沒聽過798,沒去過SOHO37樓,卻依然活在自己的年紀里,一秒鐘都不愿浪費,爽!
“愛情存在的五種形式”
‘說到底,所有的理由還是不適合,本不是你生命的那個人,就不要因此而自己困擾了。’這是我現在的愛情觀,如果你愛的那個人恰好也愛你那固然好,如果不愛或走不到一起,那就說明這個人并不是你生命的那個人,也就沒什么可煩惱了。‘幾年前,我一直以為,只要兩個人相愛,就沒有不在一起的理由。配不上你,連累你,耽誤你,你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之類的措辭都是借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比你愛一個人,這個人也愛你,于是你們彼此心知肚明更美好。即使兩個人不在一起了,你們的心也應該是在一起的。但事實往往相反,在一起的兩個人不那么愛對方,愛對方的兩個人因為不能待在一起,連心也被砍斷了。’這是以前的愛情觀。
“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著愛”
‘活著,不在于斗爭,而在于在無數的斗爭中找到與你一樣努力發光的人。’能夠找到志同道合說的來朋友真的很不容易,所以如果我找到了,我會倍加珍惜。‘如果要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做更多的夢,就一定要找到那些能和你一起做夢的朋友。’看到這句話突然想要去旅行,在旅行中邊打工邊結識朋友。或許這樣的想法有點天真有點幼稚。‘謠言止于智者,流言止于呵呵。’
“賤狗人生”
‘我們是那種可以過的很富貴,也可以過的很貧困的人,因為我們從不抱怨。不抱怨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即使抱怨了,除了讓人圍觀看笑話之外,一無所得。’看到這句話,突然想到33推薦的《不抱怨的世界》,是不是看了這本書就可以成為可以過得很富貴也可以過的很貧困的人?最近看書總會突然之間和近期發生的事聯想在一塊兒,是該吃藥了嗎???‘但我相信,你要堅持做一個好人,然后你就會遇見一些好人,然后一些什么的都會越來越好。’我會堅持做一個好人,因為我希望我會遇見一些好人,然后一些什么的都會越來越好。
“你的青春在哪里”
‘說走就走的旅行,說談就談的戀愛,才顯得尤為珍貴。那是我們避免靈魂僵直最好的方式。’第二句不太懂,但第一句卻聽得很多,實現的卻又很少。或許就是因為少所以才更加珍貴的吧。
“你別走到一半,就不走了”
‘所謂良緣是兩情相悅,如有金玉為伴,才算得上是錦上添花;所謂朋友是機緣相識,若有無盡相似,才算得上是血濃于水。’讀這節最大的感觸就是引起了共鳴,對于結交朋友來說,何謂說的來,志同道合?我覺得就像劉同說的:當我們遇見與自己相似的人時,我們激動不已。因為我們不用再去解釋當初看這本書時為何淚流滿面,因為對方和我們一個手勢便能知根知底。我們也不用在MSN上強調‘對不起,我不喜歡剛才你的那個語氣助詞。’然后對方還覺得我們很矯情,很無理取鬧,很小肚雞腸,很莫名其妙。我們把遇到的這類人稱之為朋友or知己。“真正的好朋友就是一個靈魂活在兩具肉體中。”
《寫在結尾的話》
就這樣又在該交書評的最后一天“按時”看完了這本書,這本書應該算是這三周看得最認真的一本了,第一本現在竟然忘記看的是什么,實在慚愧,第二本《佛心》因為中間有些事情要忙所以匆匆看了一下,書不錯,但我卻沒有走心,如果有機會,我想我會再讀一遍的。《誰青不迷》的結束讓我有點措不及防,總感覺事情來得有點突然,看完了,似乎并不是一件真實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有些東西我還沒消化,又或許是因為之前看過的忘了需要再回頭看一遍,但不管是因為那種原因,都不能否認它確實是一本青春勵志書,與其說是書,我覺得它更像是劉同自己幾年前的日記和他翻看曾經的日記又重新得到的感悟,就好像是他與曾經的自己之間的對話。在對話中我看到曾經的自己,反思現在的自己,展望未來的自己。這本“對話”似乎又是一本心靈雞湯,涉及為人處事,關乎親情友情愛情,從這本日記中講述的道理太多,能消化的東西又太少,或許是因為經歷不夠,又或許……
‘只要內心那一盞燈能夠為自己點燃,持續燃燒,每當失去方向的時候,看看內心的光亮,一切就不會惶恐了。’謹以此結尾,作為此后不再害怕迷茫,指引前行的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