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眼閉則花寂
脫不花說,如果你的周圍一片黑暗,說明你也不是一盞明燈。
這句話今天我又有了深刻的體會。因為你自己本身是盞燈,你和別人有了深刻的鏈接,讓別人注意到你,你才能點亮了別人的心燈,于是你才是一盞明燈。否則,那只是一個超市擺著賣的通稱為燈的用品。
也許,有點饒。這是因為受到了王陽明心學的啟發。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頭。
這個曾經被教科書批判為唯心論的東西,在我看來,特別有意思,特別對。你沒有看花的時候,你和花都不在,只有你看到此花,花才會開在你心頭,于是你和花都在了,你才知道,原來有這么一朵美麗的話。美女也是如此。
02
今天早晨在易效能的晨會結束后,我想到這么多。熱血沸騰。想想自己,我覺得有了更明確的燈的觀念。
一年多以前,我覺得生活就是朝九晚五,周末聚會放松,周天晚上陷入上班恐懼癥以及迷茫的人生。雖然自己也經常看書,但是好像還是人生無望。
在學習和鏈接更多群體之后,這一年,每天都不再一樣,經常都有頓悟和收獲。看到別人的進步不斷刺激自己成長。走著走著,我咋看到它要亮了哩?(篤信,一定會亮起來。)
于是我終于明白了脫不花的這句話。(有些話很奇怪,永遠也忘不了。)
于暗夜中為作光明。如果不帶動別人成長,你對別人還是不存在的,燈永遠亮不起來。正如王陽明所說,佛學只是讓人靜坐而觀內心,除了知,更要行。亮起來就是對別人有用。有心的人才會注意到你。于是,你就是那盞明燈。沒有多么高大上。
03
世界無論宏觀微觀都是循環的,有入必有出。自戀會讓我們進入不再循環的死水潭,最終變成臭水溝。
自己努力學習成長是好的,但如果不去輸出,就會陷入自戀的循環。自戀限制自己的發展。我周圍有的人,我看得很明白。因為外表和經濟上都比較占優勢,于是非常自戀。但是自己看不到,自戀到了難以容忍別人的好,除了炫耀就是妒忌,要么就是自怨自艾。自戀是一個閉循環,只有接納別人的好,才能正面自己的成長,于是破開一個口,切入進新的天地,有了長進,要去輸出,才會發現很多的無知,然后才有更廣闊的收入和接納,從而循環不止,圈子越來越大。此時心中已無我,這大概就是王陽明的境界吧。
04
如何走?
以前聽說過很多這樣的話,會干的不如會說的。領導不在偷偷懶,我曾經還被一個領導諷刺過:連偷懶都不會。還有給多少錢干多少活。至今我身邊的同事還是這樣的觀念,“給我這么點錢,我怎么可能有動力干那么多的活?”
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不要做任何人和事物的奴隸,只俯首于自己那顆擁有良知的心,就可以了。----知行合一王陽明
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告訴我們,知且行。怎么行,如果只知道去靜養,就會養成好靜的毛病,這樣遇到突如而來的事情,心態就會亂,事情就會處理不好。所以光明良知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去事上磨煉。(良知可以理解為你那顆想成長的心。)所以,上面所有的聽過的話都是噪音。
隨著學習的時間增強,我明白,雖然我們看似是給領導干活,可是時間是自己的。要跟著良知的方向,做正確的事。看王陽明就知道了,他效忠的都是什么皇帝啊,簡直愚不可及。可是王陽明按照良知走了一輩子,最后成就了內圣而外王,表面上看他是服從圣上的安排,實際走的路是按照自己內心良知的方向。)這個良知不是良心發現,而是代表內心排除雜念以后,覺得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在今天看來有點像見義勇為的英雄,但惠及的是當時乃至千秋萬代的人。我們只能仰視,但至少可以去學習。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昏君早已淹沒在歷史的汪洋大海里,現在看書才知道,有這么個皇帝,沒聽說過。
所以,如果只被眼前的紅頭小利禁箍住了,不付出就覺得自己是精明,多干活就是傻,實際上,是被禁錮了的一生。可惜,不讀書學習的話,經常看不破。
致良知實際上是成為心靈自由之人。
度陰山說:要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最根本的就是不要做自己的心的奴隸。不要迷信權威,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違背自己的良知,逆來順受,甘心做權威的犧牲品。
所以在公司,努力沒有回報,就不好好工作了,那還是迷信權威,成為權威的奴隸。如果多給回報就好好工作,同樣如此。做一個心靈自由的人其實是幸福的,他不會被任何事情干擾到。今天經歷驚濤駭浪,明天還是照樣繼續遠航。這大概就是圣人的影子。
05
學了易效能的一個核心觀點,處理重要緊急的事情,自下而上,然后目的是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情。感悟很深,很多正確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沒有接觸易效能的課程,我也曾經在閱讀中學到了相似的觀點。所以,我才懂得他是好的。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從內心感悟出來的學問最真切。
被人像鴨子一樣灌輸的正確學問遠不如自己從內心深處感悟出來的學問真切。
最后還是送你王陽明的金句: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