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先在表面涂一層草莓味的表面麻醉,等感覺麻木以后我們再注射局部麻醉劑。大約需要等5分鐘。讓我幫你把椅子先搖起來坐會兒?!?br>
- “現在感覺怎樣?已經有麻木的感覺了么?”
- “我準備給你注射局部麻醉了。這是最難受的一環。來,深呼吸,對,深呼吸。就快結束了。好樣的,真棒。”
- “我看到你拳頭握得很緊。疼么?那我們休息一會兒”
… …
昨天下午去看牙醫,需要做一個牙冠外加補一顆牙。這是我來美國后第四次來這家牙科診所,去年年底補了左邊的牙,這次處理右邊下面的兩顆蛀牙。向來對于醫生敬而遠之,尤其是對于牙醫有深深的恐懼感,相信沒有誰喜歡冰冷的儀器在嘴巴里面搗鼓。加之之前拔智齒時的痛苦,以及正畸,也就是帶牙套糾正牙齒排列時長達兩年的煎熬,去牙醫診所幾乎是被先生扛著進去的。
第一次是例行檢查和建檔,發現了四顆不同程度的蛀牙。醫生給我看了X光圖片,解釋了蛀牙的程度并介紹了接下來需要做的診療安排。隨后是診療,也就是補蛀牙。從開始坐上那張大躺椅后醫生就這樣一步一步細聲慢語的告訴我接下來的步驟,并在治療當中不斷的詢問我的感覺,有沒有感覺暈眩,有沒有感覺不舒服等等。期間等麻藥起作用的短短幾分鐘,助理醫師也是貼心地幫我把椅背調整到我覺得舒適的位置。包括用器械打磨牙齒時,其實感覺并不痛,相信醫生也知道,但是當她見到我因為緊張而將手握得很緊時,她會詢問是不是牙齒有點敏感,是不是不舒服,需不需要休息一下。旁邊的助手醫師負責調整燈光,當不小心晃動時,會立即道歉說不小心希望沒有閃到我的眼睛。感覺整個過程就是在“你還好么,感覺怎樣?”“這樣會不會舒服一些”“請”“謝謝”“不用謝”“不好意思”“沒關系”這樣的對話中完成。
診療結束后,我在想醫生和助理醫生都這樣耐心地對待病人,是不是因為患者很少,所以安排不多時間也不緊。然而并不是。在診療結束后需要預約下次回診所移除臨時牙冠并安裝永久牙冠時,看到這位牙醫的日程都安排得滿滿的,如果不提前兩周根本排不上??粗刻斓脑\療安排,除了中午午餐時間,其他的時間全都被排滿了。那么,是什么讓她和她的助手可以氣定神閑地忙而不亂呢?
其實不止是在牙科診所。之前帶小妞去兒科診所打疫苗時也是一
樣。按照預約的時間提前到達診所,登記后大家都安安靜靜地在等候區等待。等待區備有繪本蠟筆等玩具,小孩子一般都會邊玩邊等。到時間呢,護士會輕言細語帶領至醫生辦公室,詳細解釋接下來的安排,比如例行健康體檢、需要打的疫苗等等。準備工作做好后,醫生便會笑瞇瞇地出現,和家長聊聊小孩子的近況,問問家長有沒有什么問題并叮囑一些注意事項,隨后邊逗小孩子說話邊做一些檢查。一切就像見一個老朋友一樣,沒有醫生冷冰冰的面孔,也沒有小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鬧。和牙科醫生一樣,兒科醫生的預約也是排到一個月才能約上,那么,是什么讓兒科醫生和護士在忙碌的工作安排下仍能笑瞇瞇地對待我們?
記起看過的一塊醫院宣傳廣告“比起治療,我們首先關心的是你”。猜想,在牙科醫生眼里,首先關注的不是我的蛀牙、而是我本人。關心我是不是會不舒服,會不會痛?猜想,在兒科醫生眼里,首先關注的不是應該打的疫苗,而是小孩子;關心小孩子是不是健康快樂,小孩子的父母有沒有任何疑問?
“比起治療,我們首先關心的是你” – 先給予作為主體的人本身以關愛。我想我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