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什么?人走著走著就會不由自主的給自己的心與外界筑了一堵厚厚的心墻。我們不愿去琢磨別人,別人也不會輕易走進我們的世界。從此,孤獨就會悄悄的在這里為你種下了一枚種子,漸漸在你心底生根發(fā)芽……
小時候常常仰望天空,藍藍的天空似大海,金色的太陽似火把,彎彎的月亮似小船。云朵是自由的,夜晚的群星也會眨著明亮的眼睛為你舞蹈,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而奇妙的。
長大了匆忙的生活使你忘了兒時腳下走過的鄉(xiāng)間小路,也忘了兒時抬頭仰望故鄉(xiāng)天空的美麗。就算偶爾抬頭看天空,覺得天也是灰色的,陽光是晃眼的,月亮是灰白的。更不會有那閑功夫,瞅夜晚那黑洞洞的天空與什么亂糟糟的星星。
其實天空沒變,是我們的心境已變,是內心被大環(huán)境的染缸所污染,影響了我們欣賞外界的視覺。這就是生活的環(huán)境影響了我們的心態(tài)。是我們用五味雜陳的內心,已經為自己筑起了厚厚的墻。外界的陽光,已穿不透我們內心的這堵墻,從而在內心投射下大大小小的陰暗拐角。即使我們覺得自己寒冷,也寧愿獨自品嘗,不愿敞開心扉去擁抱來自外界的暖陽。
因為迷惘,我們已經蒙蔽了明亮的雙眼。因為怕傷害,有心墻我們覺得這樣可以自保。因為虛榮,我們覺得心墻可以隔斷外界的干擾。因為一切的一切我們需要心中的那堵墻來為自己阻擋,我們才會自我安慰,才會覺得安全,才會覺得心墻是我們最大的依靠。
殊不知,這樣的我們就會離溫暖越來越遠,向黑暗越走越近。最終使自己無法擺脫孤獨,無法超越自己,更無法來做優(yōu)秀的自己。只能讓自己陷入陰霾的沼澤而無法自拔。
出生在鄉(xiāng)村的我,曾記得小時候“天不怕,地不怕。”連同鄉(xiāng)村夜晚的黑,也不會害怕。就這樣沒心沒肺的快快樂樂長大。
那個年代的農村,每家每戶的孩子多。鄉(xiāng)村靜謐的夜晚,大人們坐在一邊聊天,幾個小孩們圍坐在一起,常常抬頭數(shù)天空的星星,數(shù)著數(shù)著,我就會靠在姐姐哥哥們的后背睡著了……白天,放學后跟著他們唱著山歌,一起上山拔豬草,心中總是充滿了幸福與溫暖,那會的心感覺真的是透明的,是純凈的。
記得那時候,我家窯洞的院子沒有圍墻,父母親一整天下地干農活,走時不用給家門上鎖,我們一放學,餓瘋了一路跑回家。不用擔心因門上鎖,而進不了家找吃的。
鄰里之間,相互誰家做了可口的飯菜,都要相互送一些品嘗。大人們下地回家歇息的時候都會蹲在院子里棗樹的陰涼底下,端著飯碗與鄰居們一邊吃飯,一邊嘮嗑。農閑的時候,鄉(xiāng)村的人們都會聚集在一起聊家常。
那會的人與人之間好像沒有多少戒備心里。
后來,漸漸長大,走出門外,生了孩子。當孩子上學開始,漸漸的加入接送孩子上下學的行列。因為聽說,有的大人不接送孩子,孩子被丟事件。
從此心中給自己筑起一堵透明的墻,住在城市的樓房里,是水泥墻隔著水泥墻,防盜門隔著防盜門,鄰居之間幾乎都不認識也不往來。大家都是獨來獨往,偶爾示好,你對人家笑臉相迎,還沒等開口打招呼,只聽哐當,防盜門的一聲響。沒準人家還以為你不懷好意呢。
對于我們農村出來的孩子,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更是難上加難。為尋得那一點點可憐的安己之身,我們每天在忙忙碌碌的東奔西走,在廢寢忘食的加班加點工作。漸漸的也就迷失了自我。
讓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上演不是屬于自己內心想要的那個角色,在工作中習慣的帶著面具,在生活中帶著不同的面具來演繹人生的各種角色。帶久了的面具,就會不自覺的長在你的心底。讓一顆透明的而純真的心逐漸加了一層又一層的心墻。當有一天,你想取掉面具,推倒心墻來做真正的那個自己,卻不知讓自己剝掉了心上的一層皮,面目全非的自己,心痛的傷口難以愈悅。
穿過擁擠的鬧市,走在熱鬧的街頭或巷尾,在陌生的人群里,縱使熱鬧也自覺孤獨。因為沒有人,真正能走進你的心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靠的那么近,心卻離的那么遠。
后來我終于明白一件事情:當自己在層層疊疊筑心墻的時候,你身邊人也會在一層層的筑心墻。所以他們就會離你越來越遠。當你試著一層一層剝掉自己心上的那堵墻,身邊的人也會感應讓他自己剝掉心上那堵墻。這樣就會相互走進對方的心里。人只有真心交往,以自己的真心來對待自己的朋友與親人。推倒自己心中那堵陰暗的圍墻。時間會證明一切。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陽光就會慢慢的溫暖你心里的每個角落。
學會擦亮我們這雙美麗的眼睛,認真友好,熱情擁抱,真心對待身邊的每一位親人與朋友。那對待敵人我們沒有了心墻,只需把它射殺在心門之外。正如一首歌里有一句這樣的一句歌詞:“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獵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