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老師為了讓幼兒更好的完成預訂的目標而設置一些獎勵,所謂獎勵無非就是幼兒喜歡的且平日里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下,這些獎勵能對幼兒的行為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像故事中所說的,有時候這些方式也可能導致積極性誤區。
? ? ? ? 什么是積極性誤區呢?用俗語說也就是人們經常會犯的,與預期的積極性促進相違背的一些問題,再明確一點就是設置的獎勵過懲罰起到的相反作用。其實這種在我們生活中也經常出現,比如家長為了讓幼兒早點完成家庭作業,承諾若是提前完成就獎勵一個玩具,結果幼兒寫作業的速度倒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正確率卻直線下降……這其實說明一個道理,有時候獎勵與懲罰也應該立足于現實情況,若是這位家長仔細觀察幼兒每天完成作業時的狀態,知道幼兒中途偷懶精力不集中的時間,再按這個給幼兒設置時間點,那樣會不會減少積極性誤區呢?
? ? ? ? 第一驅動力是生理需求,第二驅動力是上文中所說的外界的獎勵,那么第三驅動力到底是什么呢?第三驅動力簡而言之就是內外的欲望。有時候一味地要求別人去完成某個目標還不如想想怎樣去勾起他內在的欲望,讓他主動的去接受,主動的去完成,相信一旦有了欲望,事情的進展程度會高很多。就跟家長和老師讓孩子考大學一樣,若是不能勾起學生的內外欲望,一味地去填充學生的大腦,很有可能讓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心態,最終結果肯定讓家長和老師們大失所望,其實一味地灌輸還不如找到好方法去引導幼兒產生興趣,從而找到內外驅動力,這樣子還能高效的完成某個目標。
? ? ? ? 人類是群居動物,人們在做一個舉動時,往往會收到周圍事件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可以稱為外在刺激源。在生活中外界刺激很容易被人利用,比如在學習中找一個比自己學習成績略高一點的,認真努力學習,同時也會讓自己多一點對對方的關注,當對方更加努力時,自己也會加倍努力。爭取下次能夠超過他。
? ? ? ? 生活中這種積極的競爭很重要,我們應該合理利用這些讓自己更有向上的動力。但能夠持久激勵自己的方法,不是靠外在的獎勵和懲罰,而是來源于自己的內心,當你找到了自己心之所向,并且身邊的所有乃至世界,因為你的言行變得更好了一點時,你的熱情也將會最大限度被點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