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某人,都是看著趙忠祥老師配音的《動物世界》長大的一代。這個長盛不衰到現在還一直在播出的欄目,給懵懵懂懂的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個世界,不再是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描述:各種各樣奇特的動植物,多姿多彩;各種各樣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觀,壯麗宏偉。野性的土地上恣意生活著的各種物種,它們的日常生活那么鮮活地那么真實地近距離展現在我們面前,對年幼的我們來說,絕對是心靈的震撼。某人曾經說,如果不是為了生計,此生一定要做一個博物學家,像達爾文那樣的。而我,小學以來一直以為我會去做一個生物學家。
每當想起非洲,腦海里放佛自然而然回放起了趙老師渾厚熟悉的聲音:“塞倫蓋蒂大草原又一次迎來了雨季……”塞倫蓋蒂,乞力馬扎羅山,東非大裂谷,南非好望角,對我們而言,是近乎神圣的存在,是此生一定要去膜拜的圣地。
然而路途漫漫,輾轉奔波,基建不發達,貧窮落后,有著諸多不安全因素的大非洲,加上孩子還幼小,想全家一同出行,又談何容易。
去年圣誕假期,我們再三權衡之后,帶兩歲半的小朋友出行夢想之地——肯尼亞,僅計劃了五天四夜的試水游。
第一次帶小朋友去這么狂野的地方,我們有著很多的顧慮,糾結很久,行程做了又更改。最后整個旅行很成功,玩得爽吃得好,沒有過分疲勞,全家都健康平安地回來了,甚至沒有被蚊蟲叮咬過。最關鍵的,第一,是選好路程,帶著小朋友,首先要照顧到小朋友的作息,旅途不宜太顛簸;第二,是選對住的地方,要舍得花錢(大實話。在第三世界,想要保證出行質量和安全,不砸錢是不可能的);第三,是找對向導,多看網上評論,郵件電話溝通時一定要看對方是否回復及時,態度是否誠懇。
我們的行程非常簡單,僅僅把安博塞利國家公園(Amboseli national park)做為整個行程的重點,對于想去一趟大非洲,把肯尼亞和坦桑尼亞重點景點都跑遍的人來說并不適用。
Satao Elerai Camp是我們這次旅行住了五天四夜的地方。下面這些圖就是Satao Elerai Camp,除了后兩張是官網圖,其他的全是實景拍攝。
亮點是:
1. 躺床上把帳篷的簾子撩起來就可以直接看到乞力馬扎羅山——如果天氣允許。乞力馬扎羅號稱非洲人民的神山,在天氣晴好的情況下,每天也僅有清晨很短一點時間能露出真顏,一天的大部分時候都是被厚重的云霧繚繞。畢竟是在赤道附近唯一的雪山(海拔五千米以上),特別是雨季,云霧繚繞是常態。
2. 酒店建在一個保護區里面(自留區?conservancy area)。酒店主餐廳百米開外有個水坑,整個保護區的動物經常會來喝水,包括野象群(只不過不定時,要看運氣,酒店工作人員每天會記錄觀察到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坐在餐廳就餐就能直接看到各種動物在附近晃悠,這種感覺非常神奇。
保護區整片土地是罕見的紅土層,我們所見到的野象群,也是罕見的紅土象(因為大象的習性啊,一直在土里打滾直到身上覆蓋厚厚的泥土盔甲,保護嬌嫩的皮膚褶皺不被蚊蟲叮咬),非常上照。
而Satao Elerai這個名字的出處,正是來自Satao這頭世界有史以來最大最出名的大象,它被喊作“Tusker”,因為被發現時,它的象牙已經長到可以觸及地面(兩米多長)。Satao1968年左右出生,一直居住在這個保護區里,幸運地躲過數次獵殺,然而2014年5月30日被發現被毒箭射死,象牙被割去,偷獵者可能是怕這只著名的大象很快被認出,除了殘忍地割去其象牙,還狠毒地把Satao整個面目都砸爛了。
這是當年保護區負責人給Satao發的訃告:
It is with enormous regret that we confirm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atao is dead, killed by an ivory poacher's poisoned arrow to feed the seemingly insatiable demand for ivory in far off countries. A great life lost so that someone far away can have a trinket on their mantlepiece. Rest in peace, Old Friend, you will be missed.
(我試著翻譯一下)我們沉痛地確認,Satao無疑已經死亡,被偷獵者的毒箭所殺,以滿足欲壑難填的象牙黑市。一個偉大的生命就此消逝,只為遠方的人們可以在外套上別上一個(象牙)小飾品。愿你安息,老朋友,你永存我念。
必須說起這個沉重的話題,我們總以為偷獵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可能就是我們一次不經意的消費或是獵奇的心理,導致了萬里之外的一頭大象被殺,或者鯊魚被捕割去魚鰭再殘忍丟回海洋,或者無辜的小須鯨被擺上餐桌(對,冰島很多餐館都提供鯨肉給游客嘗鮮)……
沒有買賣沒有殺害。從我做起。
3. 酒店全天有馬賽人巡邏,雖然建在開放式的保護區(晚上各種動物出沒,就在帳篷外面游蕩。所以晚上如果要出門,需要馬賽人過來接應),卻非常安全。所有的帳篷——其實是帳篷式的房子——都建在離地面一兩米用泥土壘高的地基上,再鋪上木地板,防潮隔熱,保留著野趣,卻又不失舒適和方便。
4. 酒店提供保護區徒步safari項目。有馬賽人向導陪同,行程遠近可以自己決定。非常有特色。
但是這家酒店略坑的地方是價錢,有很多的附加費用(在保護區里每天有額外費用,圣誕新年有附加節日費),兩歲的孩子也要收成人50%的費用,訂的時候要注意問清楚。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肯尼亞很多酒店是Eco Camp,比如我們住的這家,就實行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五點,上午八點到晚上六點斷電的節能環保行為(斷電=斷網,簡直是斷網癮治療中心啊),垃圾也有嚴格的分類。尤其是酒店幫客人準備好帶去safari的野餐盒,一定要丟到特定場所處理(丟在野外是大忌,會被向導鄙視和念叨一路的)。
我們選擇這個行程一個重要原因(除了決定性因素:乞力馬扎羅山!)Satao Elerai Camp是離內羅畢國際機場開車大概四個小時左右,幾乎全程水泥路(感謝中國援建!),沒有那么顛簸。沿途景色很美,典型的東非稀疏草原風格,一路偶爾飄點小雨,反而添了幾道彩虹伴隨我們的行程。離安博塞利國家公園開車大概半小時(包括在保護區里開的一段非常挑戰的土路,實際距離很短)。相比較而言,馬賽馬拉(塞倫蓋蒂大平原)實在太遠,從內羅畢機場開車過去單程大概要七八個小時,怎么也得在路上住一晚了,而從內羅畢到馬賽馬拉沿途沒有什么特別值得推薦的住宿。帶著孩子,以便利為主。塞倫蓋蒂就等著小朋友再大點再去挑戰吧。
我們基本上是出去safari半天(上午或下午,看天氣,向導安排),休息半天。第一天在酒店所在保護區里轉轉(保護區多是灌木叢,有非常多的長頸鹿),第二天第三天去安博塞利國家公園(稀疏草原,非常適合看野象群。最關鍵的是,安博塞利是唯一一個可以看到乞力馬扎羅全貌的國家公園!)。
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因為光是稀疏草原,灌木叢不多,是草食動物的天堂,但并不太適合大型肉食動物居住,所以獅子,獵豹一類的猛獸不太多,不容易觀察到。我們在公園里奔來奔去了兩天,也不過遠遠地看到一只睡覺中的母獅搖擺的尾巴而已。
看多了動物,來說說人吧。短短的幾天肯尼亞之旅,我們其實跟當地人基本沒有接觸,除了我們的向導加司機以及酒店里的當地員工,還有就是參觀馬賽人(Maasai)村落的時候見到的幾個。除了我們的向導,認真負責,真心為我們考慮(尤其照顧小朋友的感受,在那么顛簸的路上還盡量開得非常平穩),憑著他二十幾年從事向導的經驗,總能在正確的地點在恰到好處的時間找到別人不容易找到的各種動物,給我們帶來了非常難忘的safari之旅。還有兩三個酒店員工也非常友好。其他人么……就呵呵了。
簡單說,動物比人可愛,景比人美。窮山惡水出刁民永遠是真理。很難想象,在現代社會,還有人過著如此原始的生活:鉆木取火,跟牛羊混住在比貧民窟還不堪的,混合著牛糞稻草歪歪扭扭搭起來四處漏風沒有窗戶的蓬窩里,孩子不受任何教育,基本是自生自滅,一代接一代重復這種生活。氣味簡直不堪描述。蚊蟲亂飛,每寸裸露的肌膚都會被蠅蚊迅速占領。
當然,這些都是表象,維持這種原始,除了所謂的“文化”傳承,也許只是為了吸引好奇的游客,來一個宰一個。馬賽人村落參觀,至少20美金一個游客,還會坐地起價,已經形成了套路:村長來寒暄的時候就會套話,知道你們是從富裕地方來的(中國當然是肯尼亞的老朋友了,更要加錢),不好意思,20美金那是入村費,要看我們房子還有表演,還要加每個人10美金。給足了入場費,村子里的男女老少就一溜煙跑進蓬窩里,換上“演出裝備”,開始給你表演他們的原始生活,載歌載舞,接著要你購買他們手工制作的“珍貴紀念品”(估計都來自于我大義烏,否則你給我手工個塑料珠出來看看?)。跟國內所謂的民俗村,那是一回事,一個套路。
總的來說,肯尼亞這趟試水之旅非常讓人留戀,還有更多神奇的地方等待我們去探索。以后等孩子再大點,我們一定會再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