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偶像
武林中有門派大俠,娛樂界有明星大腕,中醫界則名醫大家。
這些中醫大家就黑暗中的星星,指引我們前行,學習中醫的捷徑找好好老師模仿,這些中醫大家的示范顯得格外重要。
中醫大家成為我們初學者模仿學習的對象,對于初學中醫的朋友門來說,有一本書肯定是要看的,就是名老中醫之路,最早那個版本的。
這本書里所列的老中醫,是共和國最后一批受過私塾傳統教育的中醫,他們有深厚的國學基礎,一位位大家講授他們學習中醫的經歷,分享他們學中醫的方法。
更多的是,他們對中醫的精神,鼓舞一代代后輩學子。
二羊是一個比較叛逆的人,在最開始學中醫的時候,我就不怎么老實。對于教材課本,我覺得實在是無趣,我喜歡閱讀課外關于中醫的東西。
二羊剛學中醫不久,一次偶爾逛天涯中醫論壇,看到一篇連載貼,一個叫羅大倫的,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述古代中醫的傳記故事。這篇貼活潑的文字,以及故事里面的人物深深的吸引著我。
這篇帖子很火,后來還被出版社找到出版了,整合出了兩本中醫科普書《古代的中醫-七大名醫傳》、《神醫是這樣看病的》。
這個網名叫羅大倫的作者,實名羅大中,當時是北中醫中醫診斷學的碩士研究生。后來,讀博,最后他還上了央視的百家講壇,《大國醫》系列系列節目就是以這篇帖為藍本講的。
現在他又出了好基本書,如《陰陽一調白病消》、《中醫祖傳的那點東西》等,二羊雖然不喜歡亂市面上七八糟的養生書。但這位羅博士的書還是值得一看的,比較適合中醫業余愛好者和初學者。
可能是為了迎合市場,出版社給書定了一個我認為很俗的名字。但內容還是不錯,正統但比較活潑,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又不至于旁門左道。
很好玩,對于剛剛接觸到中醫的我·追著這篇連載貼看,幾乎每一段都沒放過。特別是那些醫家的事跡很鼓舞人。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講清代名醫黃元御。
他說,一次他在地攤淘到一本黃元御醫學全書,發現這個醫家講的中醫跟課本完全不一樣,什么脾胃為中軸,左肝右金為輪,臟腑分甲乙丙丁等。
仿佛淘到一本中醫的武林秘籍,葵花寶典。這本書買回去之后被同學們爭相傳閱,拿去復印,視為珍寶。
我在《二羊簡介》那篇文章中也提到過黃元御,他是我最崇拜和佩服的醫家之一。黃元御是名門之后,從小接受良好教育。本來是要考科舉功名的,用現在的話說“根正苗紅”,不出意外,考一個國家公務員完全沒問題。
黃同學雖然是“官二代”但他比較桀驁,不因為自己家底厚,有后臺就就坐享其成。他覺得一切都要靠自己,所以他學習特別刻苦。在那個時代,都是點著桐油燈看書的,這位黃同學經常點燈熬夜看書。結果患上眼病。
現代人條件更好,大學里面的學習條件更是沒得說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干做什么呢?豐富的夜生活、熬夜通宵打游戲。
就沖著黃同學刻苦學習的勁,二羊都佩服。
剛開始,黃元御并不在意,眼睛不僅越來越痛,連看書都模糊了。這才想著去看醫生,誰知道遇到都是庸醫,“說這點小病沒問題”,那個醫生給了他吃了清肝明目,去火的藥。相當于現在的抗生素青霉素這類的消炎藥,結果,病沒好反而加重了。最后他的那只眼睛被庸醫治瞎了。
身體殘疾,不能再考公務員,他痛恨庸醫,不為良相但為良醫,他被迫學中醫。他學中醫之后,發現自己的眼病根本就不應該濫用抗生素,所以他很痛恨亂用清熱解毒的中藥。
他讀中醫的方式是以一種苦行僧苦修的方式讀的,找來中醫的經典,從源頭開始研究。他很倔,根本不相信唐朝以后的中醫,要學就學正統的中醫,他只相信中醫經典。只相信四圣,所以后來他的書都是命名為“四圣心源”。
就一本傷寒論就研究了十年。他選擇與世隔絕,閉關苦讀的方式。研究了傷寒論十年之后,他還感嘆,這本書怎么這么難?。?!
黃元御只是對自己要求很高,不到爐火純青、完全的融會貫通,他都不會說懂傷寒論。不像現在的中醫,稍微學一點就謂天下無病可醫,有的還裝高深,招搖撞騙。
他醫術怎么樣呢?
沒有太多醫案記錄,但御醫治療不好的病,被民間中醫黃元御治療好了。乾隆帝還留他做御醫,只是他不善于混跡官場,木秀于林,風必吹之,黃元御這么牛的人在太醫院里面呆著,叫那幫貪生怕死的庸醫情何以堪。所以他遭到太醫同事們的排擠,領導給他穿小鞋子,同事們都孤立他。
沒干一年,他就請示回家了,乾隆帝下江南的時候還請他去看病,要求帶他入宮,他都拒絕了。
每每讀到黃元御的故事二羊都很有感觸,他是二羊的偶像,建議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這位黃元御。羅大倫文(黃元御,不該被遺忘的神醫)。
是機緣,由羅大倫知道了黃元御。他的事跡,他書中的文字、思想都深深的吸引著我。
二羊的中醫理論基礎是在看完了黃元御的《四圣心源》才系統建立起來的。盡管后來有李可老大力推薦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橫空出世。最多也只是《四圣心源》的通俗版本而已。
初學者可以把這兩本書湊一起,參照來看,可以快速、系統完整的了解中醫的基礎理論。
教科書“中醫基礎理論”就如同解剖室的尸體標本,是死的,支離破碎的。當你了解到一套系統完整有生命的中醫基礎理論后,你會驚嘆會喜歡上中醫的。
中醫是很活潑的,是系統的、完整的,有生命的。就像一個靈動的生命。
黃元御,把人體氣機運行的整張圖都畫出來了,臟腑經絡、氣血陰陽、是一個有的組成,并且運行像一個圓一樣。一起周流、如環無端。
看不太懂古文的朋友可以參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前面那幾個章節,以及李玉賓《破解中醫治療密碼-臨證辨象》。熟讀/玩味。
中醫基礎理論的體系就完整的刻在自己腦子里了,由此入門,可以較快的掌握具有傳統思維的中醫。學好了,以后讀中醫的書,就相對來容易很多了。
但是黃的優勢在理論,至于臨床還得看回傷寒論。這個是后來我才有的體會。
在中醫這條路上,有許多多多的名家,更有許多的動人故事。這些名家和故事匯在一起,你會看到中醫的靈魂在傳承。
古有“漢代有醫圣.張仲景,因族人病死幾百,遂學醫著《傷寒雜病論》;
宋有兒科大家-錢乙因母親被庸醫誤治,孤苦的童年激發他發誓終身免費行醫,接觸兒童病患,成兒科泰斗。
清代名醫黃元御,因自己眼疾被庸醫治瞎,遂自學醫術,博通醫易,繼四圣之絕學,發揚古中醫。
清代婦科名醫傅青主,年輕時因愛妻患病,無醫能救,病故。遂發誓終身未娶、精研婦科醫術,成為一代名醫圣手?!陡登嘀髋啤芬渤蔀橹嗅t婦科不得不看的經典。
從名老中醫之路,到古代的黃元御,徐靈胎,陳修園,再到后世的陸淵雷、惲鐵樵、接著現代的李可、倪海廈等人。
這些大家如同黑暗中最亮的星,在黑夜中,我們在中醫這條路上摸索前行,看到他們的光亮,心中遍就有了方向。
有一個朋友好奇的問我,你怎么就知道那么多醫家,你是記住這些的?有什么技巧嗎?
不用記啊,因為喜歡,經常去讀他們的書,讀關于他們的故事事跡自然知道的。
就如同你去問那些追星族一樣,怎么對娛樂明星就那么如數家珍呢?
這是因為喜歡;
只是因為我喜歡中醫而已。
附:二羊初學中醫時,出經典以外,還精度過的書:
黃元御醫學全書、鄭欽安醫理闡釋、名老中醫之路、醫學三字經、李時珍·頻湖脈訣,本草問答,
------如果對你有用,歡迎分享轉發-----
我是二羊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碩士,主導針藥并治的大中醫觀,一個推崇經典古中醫的80后中醫。
一個鐵桿中醫腦殘粉。有一味赤色梔子心,胸懷山中藥,愿為熊膽使君子,繼四圣岐黃之術。
中醫是一種愛好,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