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被稱為文明之邦,擁有者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著許許多多的美好品德與傳統,誠信便是其中重中之重的美德之一。我們都知道誠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人無信而不立,事無信而不成。
古人商鞅為推行變法使新法取得民眾的信任而樹木立信,在都市南門樹一木,并昭告市民誰能將此木搬到北門便獎勵十金,然而無人嘗試,后來商鞅又將賞金開到五十金,終有一人嘗試搬木并且成功了,商鞅說到做到賞五十金給他,從此民眾便對新法有了信心,商鞅以誠信而獲得了國人對新法信任使之推行。由此可見,誠信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和作用。反觀今天,今天的中國企業中也有不少因秉承著誠信為本而走向成功的。如海爾集團這么個產品走向世界前100強的企業,人們不會想到它是由一個小的快要倒閉的小廠子發展起來的,當年該廠的生產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買家紛紛反應問題,廠長便當著員工的面將生產出來的76臺冰箱砸了一次立信。終于這個將要倒閉的小工廠活了下來而且帶著誠信強大了起來,它不僅在國內發展的很好,而且還走出來國門,在世界上獲得不同凡響的聲譽。
然而當今也有因誠信缺失而引發了諸多話題,如:老人摔倒該不該扶,該問題掀起層層社會輿論,有人說不該扶,服了還不是要被訛錢,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也有人說該扶,畢竟社會道德擺在那,你的良心安在那兒。其實說來說去就是誠信的問題,有的人因扶了老人被其家屬反咬一口,說是扶人者撞了老人要求索賠。這也就產生了“碰瓷”這個新鮮的名詞。社會上不乏此類人,將他人的好心利用起來,將誠信二字棄之于不顧來獲取金錢利益。這是多么的讓人心寒的做法??!如若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秉承著誠信為本這一準則,這一道德公約做人,那么我想也不會出現“老人跌倒扶不扶”的問題討論和作答者的猶豫了吧。
為將社會誠信之旗幟揚起,國家應采取相應措施在社會當中做好領導社會風范的典范,將誠信之旗幟升起,讓其迎風招展,讓國民向該旗幟看齊。于此同時,身為國民的我們也應做好自我約束不被利益金錢蒙蔽雙眼而摒棄誠信,生活與誠信就像天平。人們踩在生活的一頭,誠信這一砝碼則在另一頭,沒有了砝碼的生活天平將會失去平衡,跌入深淵。
所以,讓我們將誠信之花開遍生活的這片沙漠,使其成為沙漠之花;讓我們將誠信之水注入生活這一潭死水,使其成為活泉之源;讓我們將誠信之風刮走生活中一大霧天氣,使其永遠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