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在后世被尊稱為茶圣,在茶領域的造詣無需多說;不過他的身世卻是悲慘的,今天我們用輕松點的語言來看看他的一生。
上面說到,陸羽有著一個神秘而又不幸的童年。相比于我們3歲時受到的父母呵護,1281年前,被遺棄的陸羽在竟陵(今湖北省天門市)西湖邊哇哇亂哭;恰逢智積禪師路過,將其收養。至于為什么陸羽被養育到3歲之大而遺棄?這段千古身世之謎或許沒有人知道了。
?他的師父用《周易》為其卜卦,卦辭為“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于是孩子的名字便確定為“陸羽,字鴻漸”。《圍城》中方鴻漸的名字也取自于這句卦辭。
?而古往今來,成大事者都有一顆不安分的心。陸羽每天看著師兄們的冰冷面孔,對單調的佛門生活感到枯燥乏味,況且不聽話還要被罰做苦役、受鞭打虐待,陸羽忍受了10年之后,終于毅然決定——老子不干了!
?順利逃出龍蓋寺后,陸羽機緣巧合之下進入戲班子。在自傳中,他描寫自己堪比著名丑男王粲、張載,相貌詭怪,在戲班子中并不能登臺演出,只好靠做做編劇、演演木偶戲混口飯吃。這一年是公元745年,陸羽13歲。
?若無貴人相助,“陸羽”這個名字可能消散于茫茫歷史紅塵中。戲班中混了一年后,陸羽在一次高逼格的聚會中表演出色,他的才華與抱負得到竟陵太守的賞識。其實陸羽也想擺脫混混終日的戲班生活,更何況這是從小就夢寐以求的識字讀書啊。便拿著推薦信,動身前去火門山(今湖北天門山)拜師學習。
?學習之余,陸羽為老師鄒夫子煮茶。漸漸地,他發現自己的心思更在于茶上,18歲學成下山后,與崔國輔相識,論水、品茶、出游,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忘年之交。
?陸羽的才華、品德以及對茶的領悟嶄露頭角。回顧18歲之前的生活,當過和尚、戲子、學生,小小年紀竟已跳了3次槽。他自己也不禁感慨一句,終于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了,大唐的一名茶愛好者。在22歲時陸羽開始了茶旅游之路,走過湖北、河南、四川三地茶區,一年后回到竟陵東岡村,準備將自己對茶的認識寫成書。他這本即將動筆的書后來震驚了整個大唐,流傳至今依然不朽,正是《茶經》。
?但這時偏偏趕上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這種感覺就像你剛洗完澡準備睡下,老板卻打來電話要你立刻送份資料去公司(我的比喻總是那么不貼切……),于是陸羽只好跟著難民南下避難。
?成功者之所以是成功者,看看我們的大茶圣就知道了。陸羽在避難途中還不忘考察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茶區,搜集到許多一手資料,轉化為自己肚里的墨水。漂泊到了25歲,陸羽終于在當時的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定居,結識大批江南名士才子,其中以皎然大師、才色佳人李冶李季蘭最為要好。
?生活步入了正軌,又有兩知己好友閑時交談,陸羽便潛心寫書,完成《茶經》。這一寫,便是寫了20多年,在陸羽48歲時《茶經》正式刻印成書,“茶”也從此真正寫進了國人心中。
?寫完《茶經》,陸羽仍覺不滿足,“茶”實在太廣博,又輾轉江西上饒、南昌,廣州,湖州,蘇州等地,訪茶、問泉。茶旅游持續到68歲,陸羽年事已高,這才回到湖州度過晚年。
?公元804年,一代茶圣去世,享年72歲,葬于湖州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