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癥狀。
人類是恒溫動物,人體正常體溫在37.5℃左右。但當炎癥等致熱源侵襲身體時,導致自身體溫的設定溫度提高,人體中心體溫≥38℃,就是我們常說的發燒現象。
適度發燒可以寶寶提升免疫系統和抵抗力。
發燒的種類:
低度發熱:37.3°C—38℃
中度發熱:38℃~39℃
體溫高熱:39℃~41℃
小孩發燒了怎么辦?
物理降溫:體溫在38.5°以下
1.多喝水:多給孩子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適合于所有發熱的寶寶。
2.溫水擦身: 用溫水擦拭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水的溫度32℃~34℃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 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等處。
3.降低環境溫度:孩子退熱需要和周圍進行熱交換,環境溫度越低越有利于退熱,最好的環境溫度是20℃~24℃(根據季節不同),有利于體溫緩慢下降。對于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孩子發熱的早期伴有畏寒、寒戰,說明孩子的體溫還在 上升期,不適合用這種方法。
4.使用退熱貼:退熱貼面積很小,退熱效果有限,對于高熱的孩子來說可能會感覺舒服一些,只是一種輔助措施。冰敷酒精搽浴,也是類似的原理。
【? 特別小的小孩不建議:冰敷由于太冷,可能會引起孩子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
吃藥降溫:38.5°以上選擇性使用退熱藥
因為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容易引發高熱驚厥。持續高熱,人體氧氣和營養素消耗增加,會加重各個臟器的負擔。超高熱(41℃以上)可以導致腦細胞的損傷,體溫超過42℃,就會導致腦細胞的壞死,甚至導致昏迷和死亡。所以必要時,還是可以選擇藥物降溫。
但有科學研究顯示,退燒藥反而會壓抑免疫反應,可能延緩疾病的康復。所以可以物理降溫的,盡量不要用藥物降溫。
那什么時候該用退燒藥? 看寶寶狀態,如果孩子還滿地跑著玩就不用太擔心,尤其當體溫還沒超過39℃,狀態也還好,家長就可以等一等。如果體溫超過了39.0℃,且寶寶精神狀態不好,表現的很不舒服時可以用退燒藥。
常見的藥物有:布洛芬滴劑,開塞露等。
打針降溫:不得已使用
打針降溫只有在物理和藥物都無法降溫的情況下才選擇,因為打針會改變小孩體內的水鹽平衡。小孩很多功能沒發育全,不一定能承受針液體的濃度,存著一定的危險性。
當然如果實在前面兩種降溫不了,太高熱小孩也是有危險的,所以打針一定要和醫生協商好,給小孩選擇最好的方法。
注:如果打疫苗后發燒,最好去醫院檢查。
發燒后多久測一次體溫?
建議媽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2小時測一次。
如果高燒一直反復,考慮是不是幼兒急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