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惟文
不知為何,覺得劉德華這張臉扮演警察總是怪怪的。在他所有電影里,估計演警察最舒服的也就是《無間道》里的角色了吧。
在最近的這部《拆彈專家》里,劉德華不僅是警察,而且還是警察里的拆彈專家,最后壯烈犧牲,夠得上是壯烈了,連渣都沒剩下。
其實這就是一部典型的警匪片,與香港過去的電影沒什么不同。唯一的區別就是有姜武和宋佳這兩個大陸演員的加入,而《拆彈專家》又是一部主旋律電影,那么這里面就很耐人尋味了。
主旋律電影如果劇本扎實也是可以煽情得恰當好處的,很明顯《拆彈專家》沒有掌握好分寸。舉個例子就是,“我是警察,我有責任”。
姜武作為土匪,將一群人質困在紅磡隧道,其中有一名年輕警察被發現了,于是姜武將他做成人體炸彈扔出來給劉德華這個拆彈專家去解,而要在極短的時間(兩分鐘)內解開太多可能性的炸彈,這個概率實在是太低。最終,劉德華選擇了放棄。他用這兩分鐘給這名年輕的警察灌輸了一條道理,“你是警察,你有責任,遠離人群,遠離車群”,并且要年輕警察喊出來。
這是一個很小的片段,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流淚了。這就是電影的目的,而年輕警察在片中所表現出來的是在感動觀眾其實也是在感動自己。
當一個人身上被綁了炸彈,在明知自己馬上將死去的時候,這其實已經沒有任何身份可言了。他首先應該是一個人,然后才是警察。
身上被綁炸彈,對任何人來說,這是一件很無奈的事情。他不鉆到人群多的地方去傷害更多人,只能說出自于自己的道德和良心。這和身份沒有關系,但是電影一定要用身份去框定他個人的想法,以顯示警察的偉大,這實在是太違和。
況且,按照當時的環境和位置,他不管是不是警察,不管他的意志想要奔跑到何方都是動不了的。如果往后沖入土匪群里,匪幫會開槍打死。如果往前,警察那邊會開槍打死。
如果真的往前了,對于前面舉槍的警察來說這是唯一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傷亡。但是,對于正義的一方來說,這就有個倫理道德的問題。所以劉德華作為正義一方的代表,將這個選擇的難題用大義凜然的“你是警察,你有責任”的虛擬點贊拋給了年輕警察。
小警察還很感動,“我是英雄”。
其實,08年美國也有一部電影叫《拆彈部隊》,里面也有這樣一模一樣的場景。一名平民被做成了人體炸彈,在拆彈專家走過去之前,他的戰友就一直在說干脆干掉他。拆彈專家走過去就說,“你知道嗎?拆炸彈最快的方法就是干掉你”,在確定無望以后,他反復的說“對不起”。
簡單、真實,沒有任何情懷的包裝,直面人最真實的情感才是正義,在這份正義面前做到自己足夠努力就是英雄,而這就已經足夠悲壯。
而《拆彈專家》里劉德華的做法就是讓年輕警察忘掉他是個人的身份,這一點我真的無法接受。所以,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劉德華演的警察我總覺得怪怪的,因為他的那種正義,實在是不夠真實,人為描摹上去的正義痕跡實在是太重。
當你看完《拆彈專家》以后,建議你再去把《拆彈部隊》找出來看看。
(題圖:來自《拆彈專家》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