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

點擊 ?? 收聽 《藍蓮花》

∠(`ω′*)敬禮 點擊 ?? 《藍 蓮 花》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圣人。

2. 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圣人。

3. 緣覺:是聽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4. 聲聞:是聽佛說四諦法的音聲而悟道的。

5. 阿羅漢:是梵語,華譯為無生、破惡、應供三義。

6. 菩提: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是指能覺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于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7. 菩提心:即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9. 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超智慧。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10. 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眾生。(有情是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11. 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 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13. 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14. 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15. 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16. 三乘:菩薩乘與聲聞乘、緣覺乘,合稱為三乘。

17. 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合稱為五乘。

18. 三毒:貪、嗔、癡,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19. 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又叫做三無漏學。)

20. 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

21. 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22. 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23. 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24. 三藏:修多羅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修多羅藏即是經藏,為佛所說的經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達磨藏即是論藏,為佛弟子所造的論。

25.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26.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27. 大乘:是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28. 小乘:是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

29. 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30. 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再加上大乘的諸法實相印為四法?。?/p>

31. 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32. 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33. 四等:即即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
(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四)舍無量心。

34. 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35. 菩薩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36. 四德:常,樂,我,凈。

37. 四弘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

38. 四念?。?br> (一)觀身不凈,(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

39. 四姓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40. 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41.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42. 五欲:財,色,名,食,睡。

43.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44. 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45. 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46. 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 五蓋:貪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

48. 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49. 五惡見:
(一)身見(薩迦耶見),
(二)邊見(執常,執斷之見),(三)邪見(謗因果,壞善事),(四)見取見(非果計果),
(五)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50. 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

51. 十惑: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52.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54. 六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耗人之真性。

55. 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6. 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7. 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異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58. 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59. 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60. 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后夜。)

61. 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62、六難:
(一)遇佛世難,(二)聞正法難,(三)生善心難,(四)生中國難,(五)得人身難,(六)具諸根難。

63. 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64. 阿彌陀佛:譯意是無量光、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

65. 僧伽:義為和合眾,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66. 達磨:義為法,指佛法之法,即經典。

67. 涅槃:作圓寂解,亦作寂滅或不生不滅之義。

68. 無為法:是圣智所證的真理,沒有因緣的造作。即斷了煩惱,證得清凈自在的理法(又名無漏法)。

69. 有為法:是因緣造作的世間法,有煩惱,不能清凈。

70. 無學: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稱為無學。(修習戒定慧,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71. 無學果:是阿羅漢的果位(又名無生)。

72.佛陀有十大弟子: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睺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73.發菩提心:佛經上說過,發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廣修無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廣度無量眾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華嚴經云:“菩提”妙法樹,生于直心地。因心直則真,心真則志愿堅固,信仰便始終不轉移,而能勇猛精進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點擊 ?? 你感興趣的

|1[▓▓]小義子u?r? 點擊 ?? 卿為歌狂
|2[▓▓]小義子u?r? 點擊 ?? 人文科學
|3[▓▓]小義子u?r? 點擊 ?? 桃花樹下
|4[▓▓]小義子u?r? 點擊 ?? 微光絮語
|5[▓▓]小義子u?r? 點擊 ?? 成長的痛苦
|6[▓▓]小義子u?r? 點擊 ??干凈的歷史
|7[▓▓]小義子u?r? 點擊 ?? 軼事雜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記錄點點滴滴只為能陪伴你健康快樂的成長
    飛揚0524閱讀 192評論 0 0
  • 今日無大事,鼓勵加油奮斗! 開心 奔跑 看看街景 睡覺 早點睡 嗨歌 共勉
    秋風朧月閱讀 181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