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我是寫在CSDN的,可以去CSDN查看:http://blog.csdn.net/u013816144/article/details/51722711
最近看了一本潘東、韓秋泉先生合著的一本書《IT項目經理成長手記》,雖然與IT項目經理相關的書我看的不多,對于這個行業了解也不算太多,但是我依然認為這是一本很值得想要從事互聯網產品、通信行業解決方案管理人員閱讀的書。理由如下:
1、本書通俗易懂,較少涉及過于專業的知識,因此沒有準入門檻;
2、本書小說式的寫作風格,能夠讓讀者在讀完全書之后獲得更多沉淀。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說千百遍不如做一遍,有很多書都會給我們實踐以提供指導方法,但是我們其實看完了不一定真的去做事,因此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看這樣的書意義是不大的。而本書通過形象鮮明的塑造多個圍繞IT項目經理為中心的包括CEO、總經理等人物形象,輔之以IT項目經理的成長經歷以及相關人物之間的故事,生動具體的講述了IT項目經理的成長之路。就本書而言,我們看完過后,也許同樣短時間內沒有機會去做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不能實際的去訓練其中的一些技巧方法,但是我相信基于小說式寫作技巧的本書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看來,至少能夠學習到作者在處理帶好團隊、做好項目的一些好的方法以及建議。因為有趣的、形象的故事,總是會讓人難以忘懷。
以下是《IT項目經理成長手記》中一些內容的摘錄以及個人思考
一、項目經理的職業規劃以及各階段的工作職責、能力需求
1、成為項目經理
工作職責:
(1)對項目全過程進行組織和管理,按照預期交付項目的成果;
(2)管理客戶關系,獲取客戶最滿意的評價;
(3)管理項目團隊,團隊高效率,以及團隊成員滿意的工作體驗
能力需求:
(1)項目管理專業知識
(2)IT專業知識
(3)行業知識
(4)商務技能
(5)溝通和協調能力
(6)團隊和激勵
(7)政治和文化
以上只是一些簡要的介紹,個人認為,項目經理所需要的這些能力當中有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的,甚至有的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生活的積累,并且和自身性格有很大關系。也就是當你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是會刻意的培養自己這些能力?比如領導力,溝通協調能力。或者說自己過去是否擅長以及樂意于參與團隊領導、參與溝通協調?所以其實我們想要入這一行,就得首先好好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擁有做這行的優勢,當然,我從不否認努力能夠做成很多事情,但不一定能夠把事情做得更好。
2、資深項目經理
工作職責:
同項目經理,不過會增加更多“傳授和指導”的工作內容
能力需求:
“精通”項目經理所需的各項技能
3、項目總監
工作職責:
(1)不再直接管理項目,而是通過管理項目經理管理項目
(2)管理的時間跨度增加,從最初的需求理解、業務策劃一直到最后的運維服務
(3)從單純的交付過渡到發現新的機會,提供新的服務,拓展新的客戶
能力需求:
(1)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的能力
(2)更好的需求理解能力
(3)更好的業務策劃能力
(4)財務知識
(5)更好的團隊管理和團隊激勵能力
(6)更好的協調溝通能力
二、了解需求的“為什么”!—-換位思考以及平靜的溝通能夠換來共贏
書中介紹的一個案例我印象很深刻,大概是這樣的,客戶突然要求增加一些
測試報表,并且要求在一周之內必須完成,而此時開發組忙得不可開交,于
是乎雙方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執,而客戶堅持這是當前的需求。剛剛提拔的測
試報表開發組長小K,主動請纓同客戶談,小K去了沒多久,就一臉輕松的
回來了。小K的處理方式是,見到客戶之后,首先對吵架員工的行為道歉,
并解釋大家最近工作壓力實在太大了。在緩和了氣氛之后,小K問了客戶一
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為什么這幾張報表這么急?”其實,客戶一直想要解
釋這個問題,但是開發組的成員只關心“你現在知道改有多難嗎?”。于是
客戶balabalabala和小K聊開了,并最終解決了問題,實現了共贏。
其實,我覺得很多人看到這個案例都會不以為然,甚至認為開發組的人都太蠢,自己是不可能干這樣的蠢事的,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我們在淘寶買東西經常會遇到快遞送的很慢的情況,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第一反應一般都是“這快遞怎么又這么慢,我要給差評!”而不是“為什么這次的快遞還是這么慢?該怎么樣才能夠更快呢?”。說白了,這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我妄加揣測的多說一句,這也許不僅是習慣,甚至是人作為動物性的本能,當意見不合時第一反應是捍衛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說,很多人沒有主動地去培養換位思考的習慣,而這個習慣,恰好是項目經理所應該具有的一個基本品質。當然,這個案例還反映了另外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高效的溝通,獲得雙贏,對于此,個人認為更成熟一點的說法可能是,你做怎樣的選擇才能夠讓雙方利益最大化?溝通只是手段,不要忘記根本目標是共贏!
三、如何快速增強團隊凝聚力?
關于建立團隊這一點,其實我的想法和作者不謀而合,不過作者的方式可能更具操作性一些。
個人認為興趣相投一定能打開話匣子,而溝通一定能夠讓團隊成員之間增進了解,從而增加團隊認可度,增強團隊凝聚力。因此在團隊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好好利用興趣愛好。
書中作者的方式是根據大家不同的愛好建立不同的小組,從而通過小組成員
之間基于愛好的活動,增加溝通,增進團隊成員的了解,增強凝聚力。當然
其實這樣的方式也存在它的問題,那就是小組之間的溝通可能會變少了,這
樣對于整個大的團隊建設反而是不利的,當然了,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又
可以定期交換組員,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覆蓋整個團隊成員的溝通,對團
隊建設將會有很大幫助!
四、怎樣與“個性員工”溝通?
在我們身邊充滿了擁有個性的人,他們可能狂戀自由,不愛束縛;他們可能尖酸刻薄,卻能力出眾;他們可能很有想法,卻懶惰保守···
本書介紹了一個和“個性員工”進行溝通的方法,私以為如果我自己也遇到一個“個性員工”,不妨用此方法一試:
1、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別進行“自評”與“他評”。先請被評價人(“個性員
工”)離開會議室,對于近期工作表現進行自我評價,內容可設計性格、能
力和態度等方面,分“優點”和待改進記錄;同時,會議室內的其他人員也
給出兩方面的評價,但要求在給出評價的同時能夠給出事例;
2、會議室內的團隊評價完成后,選舉一個主持人,將結果匯總,然后請被
評價人返回會議室;
3、主持人先不給被評價人看“團隊評價”的結果,而是讓被評價人逐條宣
讀“自我評價”的結果。在其宣讀過程中,逐條與“團隊評價”的結果核對。
如果雙方看法一致,則打鉤,如果相反則打叉,如果未提及則打加號,如
果“團隊評價”提及而“個人評價”未提及則標間為“O”;
4、主持人宣讀“團隊評價”,并說明雙方的差異。被評價人可以詢問給出某
條評論的原因,特別是對于標記了叉號以及加號的條目;但是不能爭論或者
試圖推翻評價。因為這是過去的你留給別人的印象,需要做的應該是發現產
生誤解的原因,改變行事方式以期今后改變別人的看法,而不是努力解釋證
明我不是這樣的人。
5、請所有參與評價的人員在評價表上簽字,并請被評價人保留。
其實本書內容遠不止以上我所分享的部分,其中還有很多關于項目管理的案例,比如如何發現客戶需求并成功創建新項目?如何協同質量管理共同完成項目?如何將員工“包著”的問題“亮出來”?等等等等。所以非常推薦能夠花個一下午看看原著,我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收獲。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