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筆與內心呼應

互相啟迪的活動

教育,是互相啟迪的過程。我們啟迪孩子去發現可能性,表達可能性。最終讓孩子找到自我,按照內在感受去生活。

孩子也啟迪我們找回丟失的(天真之眼,不受常規標簽約束,無限可能性的觀察)(自性表達,不受技法束縛,完全遵照內心感受表達)。

每一筆與內心呼應

美術教師需要懂藝術,文化,心理,教育,需要打磨語言和課堂駕馭力。但是,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美術教師的第一準則是:

孩子的每一筆都與內心感受相呼應。

石濤所說一畫之法,便是每一筆與感受相呼應。感受自然能萌生萬法。這也是禪宗所說自性。

把握住這條原則,教育的方向就不會走偏!


三,感受到底是什么?

感受涵蓋很廣,包含視感(高大,矮小等),觸感(質感,量感,溫感),聽感,味感,嗅感,還有情感(愛,恨,喜...)

藝術的所有課題,一般不會超出以上六感范疇,只是選擇的載體不同而已!


四,感受生技術

技術,是內心感受的物質化。感受有多少可能性,技術就有多少可能性。

線條,是內心感受的行走。色彩,是內心感受的編碼。構圖,是內心感受的結構。與其跟孩子談技術,不如跟孩子談心理感受!


五,如何進入感受?

1,從局部開始,是打開感受的門。放下對形的執著,放下對整體的執著,才能解脫束縛,得內心自在。

2,慢慢的畫,才能鏈接感受。慢下來,是讓行為與內心逐漸同頻,進而建立鏈接。每一筆,都鏈接到內心的網絡上。見黑畫黑,見白畫白,見糾結畫糾結。

3,是創造不是抄襲。畫畫,是帶著感覺去創造,而不是被動的抄襲現實。只要與內心感受相合,哪怕錯了也珍貴!

4,整體關系是什么?

整體不是具體的方法,是意識。

整體是對一個個局部的專注體驗,專注于體驗能通往整體。整體是整個精神體驗的聚合,局部體驗到位,整體自然和諧!



美術教育,就是這樣有計劃,有方法的挖掘內心感受的可能性,并與外在的形象,與表達的方式產生對應關系。管道疏通了,從自發的表達,最終進入自覺的表達階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們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許多關乎自身的事情就已經不可更改了,比如出身,遺傳等等。但是這些東西都可能成為自...
    白石藏閱讀 350評論 1 2
  • 文/朝歌晚麗 01 想象著你剛剛從超市出來,手上提著一大袋東西,東西很沉,你只能兩只手一起提。你剛走出商場的時候,...
    朝歌晚麗閱讀 7,029評論 162 235
  •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值得多次閱讀的經典著作。內容主要是圍繞哈桑和啊米爾兩位少年和風箏的故事。 啊米爾是上層...
    深海的魚2037閱讀 483評論 0 3
  • 判斷變量是否為undefined 判斷變量是否為null 最快速給數值加入千位分隔符 字符串變數字 僅適用于字符串...
    microkof閱讀 1,346評論 0 2
  • 開了幅大的,50*70,學習用刮刀。 感覺刮刀比畫筆要難控制很多,一度覺得自己在攤便便。。畫板中間的木架也成為了攤...
    奚所以閱讀 14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