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清晨,是的我剛剛教書那段歲月。
我不是師范出身卻機緣巧合的做了老師,為了把工作干好,每天清晨早起學習成了我的必修課。
當家人還在熟睡的時候,我悄悄地起身來到另一個房間,輕輕打開臺燈,拿起我喜歡讀的書籍,靜靜地讀起來。我常常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與主人公同喜同悲;也常常為作者優美生動的描寫拍案叫絕,反復吟誦這些語句并把它背下來,然后再抄寫在本子上;我還會分析作者寫這篇文章目的,從中去領悟一些什么,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明確一些做人的道理。就這樣,在屬于我的每個清晨,都有文字與我為伴,這樣一堅持就是好多年。
在這些年的每一個清晨里,我和每一本書的作者都成了朋友,每本書中的主人公都與我相伴同行。《茶花女》作者小仲馬自立自強,不靠父親的名氣自己發表作品;《嘉莉妹妹》錯誤的奢望致使主人公最終的孤獨,使我更加懂得什么叫腳踏實地;汪國真、席慕蓉的詩歌百讀不厭……
這是我一個人的秘密。
當閱讀文字感覺累的時候,我會靜靜的放下書,悄悄地走到窗前,默默注視熟睡中的一切:靜默的房屋,朦朧的田野,只看見輪廓的楊樹,墨色的天空……盡收眼底。偶爾也會傳來幾聲雞鳴狗叫,更加襯托了清晨的寂靜,總讓人想起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詩句來。這里沒有山,沒有桂花,鳥兒也沒有醒,有的就是靜。就連我的心,也是靜的。仔細看,偶有一兩家窗子里透出微弱的燈光,屋子里的人兒,是不是也像我一樣早起晨讀了呢?
有時我會在窗前站上很久,目睹墨色的天空逐漸變白變亮,陽光透過層層黑云照向大地,喚醒每一個夢中的人們起來去尋夢。牛羊醒了,時不時地發出“哞哞、咩咩”地叫聲,等待主人們帶它們到田野去吃草;鳥兒醒了,它們在枝頭嘰嘰喳喳地唱著歌兒,給人們帶來一天的好心情;花兒草兒醒了,雞爪子花兒睜著大大的眼睛等待和太陽一起綻開笑臉,喇叭花兒揚起喇叭口兒,準備吹奏一曲《今天是個好日子》……霧靄被陽光吹散,頃刻間霞光萬丈。
也有朗月的時候。月光如水般傾瀉在大地上,它是那么明亮,它仿佛在告訴這個世界,借來的光一樣能照亮大地。月光之下,李白在“起舞弄清影”,又似在“舉杯邀明月”,但我沒有李白孤寂,手握一卷書,我便擁有了整個世界。
雨也是最尋常的。靜靜地佇立窗前,看雨滴打落窗臺,彈奏一曲《聽雨》,如一首悠悠的小令。看人家的屋頂,都籠上了一層薄煙,如夢如幻的意境,美到無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低頭看花下,花瓣兒打落了一地,卻又不知誰的夢藏在里邊。大雨時,會想起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再看院中的海棠,卻沒有李清照那樣對花兒被打落地傷心與急切。或許是經歷的世事多了吧,總覺得該走的總要走,想留都留不下,即使像花兒一樣的美好回憶,總會消失在歲月的長河里,留下的,眼前的,才是最美好的。
漸漸的,我不再為單純的讀書而讀書,我開始在每一個清晨把讀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書寫屬于我自己的文字。
五點的清晨,一切都走進了我的文字里。田野的風,柔柔地,悄悄地變成了我的文字;村東的小河緩緩的流淌,也不知什么時候流進了我的文字里;房子后面母親用籬笆圍成的菜園,豆角、黃瓜、西紅柿等各種青菜也走進我的文字里結果……
每個清晨,我如約而至,與所有的一切見面。與清晨里所有的一切相擁,因為我已戀上每一個清晨,只因它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