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你又寫小說,又畫畫,還把小孩帶得這么好?跟你一比,我們都不是人了!”我說有那么夸張嗎?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已,只要你們想,也可以啊!
前天,藍爸爸代我帶小藍到同學家排練《綠野仙蹤》。他們回來后,那位同學的媽媽給我發了給微信“我剛剛跟藍爸爸夸你太有毅力了!”我回她一句“那他是不是特驕傲?”轉眼我問他是不是有人贊我了?他說“是啦,現在每個人都是對你贊不絕口啦!”好吧(∩_∩)!看來你都見怪不怪了!
我的多年好朋友,一位大學老師,看了我的畫和文章,說“我太佩服你了!太崇拜你了!有如此豐盛絢爛的人生,把家庭氣氛處理得那么好,無論活力,精力,還是生命力我都不如你啊!”其實跟她比,我只是漫天亂開的小花小草,潛心研究專業知識的她卻是參天大樹啊!
寫作畫畫的好朋友說“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心里希望看到的事物的樣子。昨天晚上畫畫群聯歡晚會上一位畫友分享了一句話:“觀察能打破一切”,大家都把這句當作了畫畫的格言,畫畫如此,寫作如此,生活亦如此。你是個有心的媽媽,你為人子,為人妻,為人母,我覺得你每個角色都做得很棒!”
當我跟她說我也要開始畫畫時,她說“哇,真要換個道溜達,試試吧,看看哪個更占用時間。總感覺你寫作很輕松,娓娓道來自己的生活,我看的也輕松。很多大家的文章都似你這般的接地氣,如南方朔、汪曾祺,我都特喜歡!期待的你的畫,期待一份驚喜!”實際上比我稍大的她,也是最近兩年辭職后開始了自己的形象色彩人生,我只是她的追隨者。
一個好朋友說“你的每一篇文章都很生活落地,就像是落在人間的可以看得見夠得著的物品,很親和質樸,是我的菜!”寥寥數語,卻讓我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
其實,記錄這些,并不是為了炫耀自己!
也許是小的時候得到過的贊美和鼓勵實在太少太少,在自信的土地上我是一塊缺水的稻田,而年少時大哥經常說我“整天O著嘴,看起來傻愣愣的”這種形象像釘子一樣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溶進我的每一滴血液里。
我從來都不曾自信過。所以很多年以來,每當別人夸我,我第一反應是“Ta夸我,有某種目的嗎?貌似我沒有被利用的價值啊!”“人家只是哄我開心而已!”“這個人真是很會套近乎啊!居然這樣贊美我!”反正就是對自己或對方的萬般懷疑,盡管我非常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終于從這自卑的怪圈走出來,是因為小藍,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小藍得到別人的肯定后,人家順帶夸我“小孩帶得好”,我才慢慢地感受到自己真的有某方面的優秀。所以,與其說是我成就了孩子,不如說是孩子成就了我!
走出這個怪圈,我慢吞吞地用了好幾年的時間。
在別人的文章看到這樣一句話“書上說把生活過成詩,并不是說你一定要先擁有什么才可以過不同的日子,而是你要有把最爛的日子過成詩的能力。人的幸福不是旁人施舍或者救濟或者憐憫才能得來,而是自己要有體驗幸福的能力并播撒出去的心,擁有的幸福就有倍增的感覺。”
這句話,特別得到了我的共鳴!很多時候,上一秒我還在揮筆畫畫,下一刻我卻在雨中背著二寶開著電動車去接小藍的路上;村上春樹在跑步的時候在構思他的小說,我在喂奶的時候在醞釀我要寫的文章;別人在咖啡館打開電腦碼字的時候,我在廚房拿著菜刀也在想要寫點什么……
不管生活給予你的是什么樣的環境,只管對它回以熱情的擁抱便是。總有人說起“家庭主婦”都是報以鄙夷的表情,腦海里滿是焦頭爛額的黃臉婆形象。其實,你看到的也許是別人的表象,就像別人看不到光鮮的包裝下你也有一顆焦灼的心一樣!只要你對生活報以微笑,它總不會天天給你潑雨!
用一句爛熟的話“你在哪里努力,那里就回報你豐收。你努力澆灌花兒,它便回報你燦爛;你熱情以待你的生活,它便回報你意想不到的溫暖。”只要我在認真地努力地生活著,就不怕風吹雨打。
現在的我,就像一棵樹站在那里,迎送春夏秋冬,笑看花開葉落。扎扎實實地做自己,用最開心的事來慢慢填充我那雜亂又雞飛狗跳的生活時間,在這些事中尋找幸福的自己!我再也不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自卑,每個人,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