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故事,兩種人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有一個閨蜜,她總是很羨慕我有一個非常和諧的家庭,她總說:你前世積了什么德了,能找到那么好的婆家?我調侃地笑笑:誰讓我命好來著。

她和自己的公婆逢年過節才能見那么幾面,婆婆嘴碎,她很不愛聽那些沒完沒了的嘮叨,所以也就不大樂意回去。

但是說起自己的姥爺姥姥,她說:那是我從小到大見過的最恩愛的夫妻。每到冬天,家家戶戶都會生煤爐,當姥姥還在夢鄉中時,姥爺早早起來把爐子生旺,再坐在爐子旁將姥姥的貼身衣物耐心地翻過來吊過去的烤著,直到感覺里外都熱通透了才趕緊把衣物掖進被窩里,再輕輕的喚姥姥起床。姥姥從年輕時候就開始享受這種待遇,直到現在70多歲了依然如此。

二舅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對二舅媽又像姥爺待姥姥一樣。

有一次過年他們一家人去二舅家走親戚,晚上吃過飯圍坐一起聊天,聊著聊著不知不覺就夜深了,二舅媽站起來說要去先睡了,熬不住了,二舅囑咐完我們先聊著就直接跟進了臥室。約莫過了半小時才出來,不好意思卻又毫不避諱地跟我們解釋:你二舅媽每天晚上都得我哄著她才能睡著,她那個腳啊,一到冬天就容易冰涼,我得給她捂熱了才行。

她一直以來都知道二舅對二舅媽非常好,可當親眼目睹后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他們已經結婚多年,卻始終那么恩愛。要知道二舅是軍人出身,在單位那可是說一不二的硬漢,可是一回到家,在二舅媽面前,他又會展現自己柔情的一面。第二天他們要走時,二舅蹲下壯碩的身子給二舅媽系鞋帶,旁若無人。

想象著那一幕,眼眶不覺有些濕了,兩個人究竟要多深愛才會在經年累月的柴米油鹽中始終不渝地保持著那份溫暖與熨貼,不必理會別人異樣的目光,不必在意別人的冷嘲熱諷,只一心疼著對方。

這是我聽過的關于中年人最感人至深的故事。他們心里始終藏著如初的愛來面對那些冗長繁雜的生活,不隨世事變遷,不因歲月改變。

我想閨蜜二舅家的孩子將來也會對他的另一半溫柔以待。

而另一個閨蜜,每次和老公吵完架受了委屈后就下定決心:將來我兒子娶媳婦時我首先要把關對方的家庭。

她的婆婆對自己的兒女都不管不顧,在她生下孩子后從來沒有看過她和孩子一眼,后來離家出走杳無音訊4年了。

她的公公經常將別的女人帶回家住,迫使兩個尚未成家的女兒像流浪兒一樣在外四處租房子,一家人逢年過節都很少在一起。

閨蜜的老公在他媽媽失蹤后,居然冷血平靜地說:她已經是成年人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聽到他這么說,閨蜜倒抽一口涼氣,怪不得在大半夜吵架后,他能將自己一個人丟在空曠無人的大馬路上不管不顧。他連自己的親媽都不管,何況毫無血緣關系的妻子呢!

在一次打架過后,她老公拎著兩個包撇下她和孩子遠走高飛了,留下她惶惶不可終日。

她哭著感慨;一個人的家庭太重要了,將來兒子要找女朋友時,我一定要首先看對方的家庭怎么樣,如果不好,即使兒子再愛我也會阻攔的,我不想自己的這種悲劇在他的生活里重演。

兩種故事,兩種人生,有的幸福,有的悲慘。幸福的家庭培養幸福的孩子,而不幸的家庭造就的必然是不幸的孩子。

我們都渴望生長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爸爸愛著媽媽,媽媽也愛著爸爸,再沒有比這更好的家庭成長環境了,因為我們長大后都是會用從父母那兒學來的方式對待我們的另一半,孩子也會學著我們的方式成長,這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很難擺脫的影響。

我們想要一個什么樣的孩子,我們就應該身體力行的去做什么樣的父母。愛著彼此,那是送給對方也是送給孩子更是送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有一個觀點說,一個家庭的核心關系是夫妻關系,而不是親子關系,如果我們把這個主次錯位了,家庭環境很容易失衡。

深以為然,在一個家庭中,如果妻子和丈夫不注重經營自己的婚姻,而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成長上,這么做的本身就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最好的成長環境,越要求孩子,孩子越反抗。相反的,如果夫妻二人深諳相處之道,用心將家庭經營的一團和氣,不用怎么操心孩子,他也會茁壯健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