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是什么?分級閱讀是什么?
通常,我們把繪本叫做picture book,是學齡前學習母語的孩子和家長共同學習和閱讀用的,主要的目的是寓教于樂。
分級讀物被叫graded readers或者leveled readers,是英美國家上學的學生學習用的,類似教材,通常是成系列的很多本書。
01區別和聯系
在知識系統上:
繪本在選詞和選句上沒有體系,沒有明顯的難度劃分,雖然可以從簡單到難漸進程度的閱讀繪本,但部分繪本間難易差異坡度較大,繪本內容更追求文本的趣味性。
分級閱讀語言從易到難,有循序漸進的體系,階梯式晉級,打造扎實的基礎,講究語言的重復性。
閱讀著重點上:
繪本著重看圖畫,自然理解英文單詞和句子。
分級閱讀雖然也是圖文結合的形式,但是信息在文字上,注重對文字的理解,圖片作為一個輔助或提示。
閱讀方式上:
繪本是親子共讀的過程,家長的陪伴、互動很重要。
分級閱讀是孩子獨立閱讀的開始,重點要對文字理解,通過從易到難的學習,不斷地提升孩子的閱讀水平。
02繪本為主 分級為輔
其實,對兩種閱讀學習方式的選擇是沒有沖突的,對于英語啟蒙來說,我們盡量以繪本為主,分級為輔,互相補充,平衡孩子的語言學習。
對于英語啟蒙來說,先培養起英語學習的興趣最重要。
繪本畫面精美、人物形象、語言生動,對提高小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閱讀興趣的激發都是很有影響的。
初級階段的分級閱讀多句式簡單,用詞受分級詞匯的限制,不夠生動,內容自然沒有繪本精彩,可能會使得孩子感覺索然無味而失去閱讀的興趣。
但如果沒有分級閱讀基礎知識的量做累積,就沒有英語語言能力質的飛躍。
所以,兩者的價值表現在不同的階段上,學齡前的英語啟蒙使用繪本會效果更好一些,在過渡到自主閱讀的階段后,就要有分級閱讀的基礎和系統學習。
03廖彩杏繪本
做了寶媽的人,基本上都聽過英語啟蒙的三大體系,廖彩杏、汪培珽、吳敏蘭,她們都是臺灣英文啟蒙界的大咖。
她們的書單各有特色。如果要我只能選擇一本書,我會選擇廖彩杏書單上的繪本!
廖彩杏,臺灣兒童語文發展碩士,也是兩個雙胞胎孩子的母親。廖彩杏專長兒童語言學發展、兒童文學,是兒童語文發展碩士,曾任英文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根據學理和實際教養經驗,為孩子挑選合適的有聲書。
廖彩杏有聲書單有循序漸進的三個階段:
1.有重復性的押韻繪本
無論學習任何語言,在開口說話的初期,童謠都是最適合用來鍛煉聽力接受度和口語輸出的材料。小孩子天生就對韻律的聲音敏感,朗朗上口的童謠,是孩子在啟蒙初期用來“磨耳朵”是最好的選擇。
像廖彩杏老師的這本《Go Away Mr Wolf》
繪本中出現的敲門詢問的對話共重復了十次,夾雜著有故事性、有趣味的情節,孩子讀后即使沒有背過單詞、語法,也懂得和辨析了“knock knock knock”是敲門的意思。
繪本的內容從一開始的“句子、句型重復”,到因情景、地點、對象不同,用詞也會不同的“概念重復”,讓孩子無形中“重復式”的背了下來。
?
2.角色重復或形象有趣的圖畫書
在第二階段,廖彩杏開始尋找風格相似、書中角色重復的圖畫書。通過字音、字形的連結來認識字形,讓孩子可以從大量的“閱聽”自然銜接到“閱讀”,而非一開始就要求孩子認字。
像《Walking through the Jungle》和《Down in the Jungle》這兩本繪本,內容是相似的,都是在叢林中的故事,孩子就會對“Jungle”有特別的關注,通過相似的場景理解單詞的意思,漸漸記下單詞。
3.知識性的主題繪本
如果孩子的英文詞匯只來源于口語交流或教科書,詞匯的用法就很單一、僵化,且專業性的詞匯很難擴展和記住。若從帶有故事性、畫面感的知識性繪本中學習,則很容易從情景中推斷、理解詞意,擴展詞匯的廣度。
廖彩杏的“I AM”系列圖書,就是把事物擬人化,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比如這本《I Am a Leaf》,通過小朋友感興趣的大自然主題,讓植物生長需要水和光合作用的常識講出來,讓一些生澀難懂的詞匯很容易被小朋友吸收了。
04繪本特點
1.繪本類型豐富
小孩子的認知較狹隘,興趣偏向面單一,親子閱讀正是讓家長在順應孩子興趣的同時,對他們稍加引導,從而實現多方面、多樣化的學習。
在我們的固有思維里面,小男孩喜歡藍色,小女孩喜歡粉色,男孩子喜歡車、恐龍和機器人,女孩子喜歡公主、芭比娃娃,孩子接觸的事物特征會影響他們的性格塑造,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地引導,增加他們的接受度和包容度,這會讓孩子見識面廣闊,多角度看待問題。
廖彩杏書單就涉及到多種類型的繪本:情景故事、睡前故事、科普類、文化類、恐龍類等等,涉獵面非常廣泛。讓寶貝既可以開闊視野,又可以了解異國的文化。
小孩子對世界是充滿好奇的,除了天生的喜好偏向,有時候家長只需一些引導便可以激發孩子去探索、學習的興趣。
我帶我家寶貝去自然博物館參觀的時候,便會告訴她這些恐龍曾經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看到的化石就是它們曾經存在的證據,寶貝就會很好奇:它們是怎么生活的?它們吃什么?我們怎么見不到它們了?
從博物館回來,寶貝就纏著讓我給她讀恐龍的繪本,想聽恐龍的故事,看恐龍的動畫,逐漸學習到了很多關于恐龍的科普性知識,而身邊的小女孩,大多都是抱著娃娃,沒有對恐龍這種生物有相當的認知,看到恐龍就說“好丑啊!我害怕!”因此會抗拒、抵觸。
2.音頻好聽、插畫生動、故事精彩
廖彩杏的繪本本本故事都很精彩,容易上手,故事內容非常豐富有趣,配上生動的插圖,非常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音頻和讀繪本時的聲音也并不完全一樣,節奏更輕松明快,聲音不斷在耳邊重復,小孩子聽著聽著就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學唱起來。
廖彩杏老師在書中認為:生理年齡與英文年齡是不一樣的,孩子的年齡或許是五歲、十歲,但若無法用流利的英文掌握一本適合三歲幼兒閱讀的英文童書的內容,我會認為他們的英文年齡都是零歲。
雖然廖彩杏書單的適用年齡為0-8歲,但是不要誤認為八歲以上的孩子就不適用于此了。
因為廖老師在這里指的并非生理年齡,而是英文年齡。
如果一個八歲的孩子,完全沒有接觸過英語語言的熏陶,只是按學校的教授方式背誦單詞和短語,沒有經常性的英語環境和英文聲音輸入,那他并不具備輸出的能力,更無法交流。
這樣的孩子也是需要進行英語啟蒙的,應該從零基礎開始,依然可以參考廖彩杏的《用有聲書輕松聽出英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