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懂中國茶㈡

喝懂中國茶③

人有五感,視覺、嗅覺、味覺、觸覺還有聽覺,這五種感官我們用在喝茶上,唯一用不到的是聽覺。那么,如何用除了聽覺以外的另外四種感官去品評茶葉呢?

先說視覺,茶葉在沒沖泡之前叫做干茶,我們要看的就是干茶的外形和顏色。比如龍井是有一點綠中帶黃的;而太平猴魁更長,顏色更翠綠。

觸覺,將茶葉的渣倒出來后剩下的是液底,剩下的底液我們可以用指腹去捏它,這時候就用到了觸覺,如果這個液底觸感很柔軟,那就意味著它的原料新鮮度很高。

嗅覺,這里我們將嗅覺分為兩種,一種是吸入式嗅覺,一種是呼出式嗅覺。吸入式呼吸時可以聞到茶香,比如茶葉在泡好的時候,我們掀開杯蓋或者直接拿起茶杯都可以嗅聞茶香。在飲茶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感知茶湯在嘴里的氣味,這是運用了呼出式嗅覺。而在呼出來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夠嘗到茶湯里面的水中香到底好不好,水中香對品評茶葉的茶香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味覺,平時所說五種味道是酸甜苦咸鮮,這些味道除了咸味在茶湯中沒有或者很少見,另外四種在茶湯當中還是比較容易見到的。鮮味在綠茶當中就有;而苦味在所有的茶里都會存在。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茶葉當中的咖啡因會讓我們感到苦味;酸味是做不好的茶容易形成的味道,尤其紅茶容易出現酸味;甜味,大部分的好茶都會有一絲絲的甜味,或者在后期回甘的時候也會有。

喝茶文化

喝懂中國茶④

沖泡之法

說到茶葉的沖泡,有兩樣東西是不得不提的,第一個是器具,第二個用水。可以把整個與喝茶相關的所有元素集合在一起做一個概括:原料和生長環境占40%,加工工藝水平占30%,器具跟水占20%,方式方法占10%,可見器具和水也是很重要的元素。

先來講器具,在茶席或茶談上經常會遇到的器具有紫砂壺,另外一種是瓷器蓋碗,紫砂壺有一點像自動檔汽車,蓋碗則是手動擋的車。為什么這樣講呢?因為很多人覺得拿著蓋碗泡茶燙手,但卻很少有人說拿著紫砂壺泡茶燙手。所以一般來講,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會先從瓷器蓋碗開始練習。

古人云水過沙而甜,紫砂壺的內壁比較粗糙,是由朱泥或是其它礦物質泥做成的。由于內壁粗糙,紫砂壺能夠提升茶湯的湯感,會使茶湯的口感變得更加醇厚甜滑。但它有一個缺點,因為紫砂壺的壺碗沒有經過高溫燒制,所以它也跟瓷器一樣沒有釉面,并且氣孔比較大容易吸收茶葉的香氣,從而降低了茶湯的香氣。

再來看看瓷器蓋碗的特點。瓷器蓋碗經過高溫燒制,是高嶺土,表面有一層釉面。無論是電窯,煤氣窯,或者是傳統的柴窯,經過1300多度的高溫燒制之后,它的釉面幾乎沒有什么縫隙,所以就不會吸香,因此瓷器蓋碗能夠很好地聚攏茶葉的香氣。但是它也有它的缺陷,瓷器蓋碗泡出來的茶湯感沒有紫砂壺泡出來那么醇厚甜滑,它的茶湯略顯單薄。所以各種茶具香高水薄,香弱水就醇厚、甜滑,各有各的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