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竹
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在管理學領域一直被奉為圭臬,是每一個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前的必讀之作。
在這本書中,德魯克以高明的遠見提出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可以學會的,并非天才的專利,而管理的有效性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能。
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今天,我們分享書中三個內容:①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②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習的,③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①
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純兒和小丹是兩個好姐妹,畢業后她們同時被一家公司錄用,不到半年,純兒得到了提升,從普通前臺一直升到部門經理,而小丹直到現在還是一個普通職員,其主要原因就是辦事效率出了問題。
執行者的關鍵在于單位時間內產出足夠多的成果,即效率,而管理者,在組織中做出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的這些人。
什么是卓有成效?就是管理者在工作時所表現出的有效性。
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②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習的
假如有效性是人類的一種天賦,那可就糟糕透頂,畢竟世上的天才少之又少,我們今天的文明即使能夠維持,也是不堪一擊的。
作者認為: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他們也許不知道,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
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要素:時間、貢獻、長處、要事、決策,這些也是本書的主題。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出家當過和尚,農民起義軍后,結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統治,平定四川、廣西、甘肅、云南等地,最終統一中國。
③
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掌握自己的時間。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系統的工作,來善用這些時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
現如今我們有多少是無效的活動,一天下來,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有多少?而有效時間工作的狀態又有多深入和有效。
提高效率管理時間和精力的書很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卡爾.紐波特曾在《深度工作》書中提到比爾·蓋茨每年都要進行兩次“思考周”,他會遠離世事(通常是在湖邊小屋),只讀書,思考大局。正是一次次思考周中,蓋茨寫下了著名的“互聯網浪潮”備忘錄,將微軟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家名為網景通訊的新興公司。
可見,追求有效的工作時間,有深度的工作狀態,才能完成最好的工作成果。
2、我能貢獻什么。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并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鉆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會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并做到以始為終,不斷地向下一個目標進發。
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貢獻的含義包括三方面:一是直接成果;二是為企業樹立新的價值觀或為企業的企業觀進行確認;三是培養明天所需要的人才。管理者必須對貢獻有有效性的承諾,沒有這項承諾,管理者就等于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3、如何發揮人的長處。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下屬的長處。還善于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這就要求個人要知己知彼,充分溝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優點。
在企業工作這些年,發現大凡工程技術人員都特別牛,甚至領導的指示根本不屑一顧,當時特別不理解為什么這樣的人領導能夠忍受、能夠重用,現在才知道他善于利用技術人員的長處,開發智力,為企業創造財富。
4、要事優先,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確定優先次序的原則:重視將來而故事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如今跟風的人特別多,網上各種免費的、收費的班應有盡有,英語,商學,心理學等等,似乎一樣不報立馬就會淘汰,一天光聽課24小時都聽不完,結果哪個也沒學好,反而焦頭爛額。
在決定哪些應該有些,哪些可以延緩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不是分析,而是拿出應有的勇氣來。
5、有效的決策。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理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決策是“不同意見的討論”的基礎上的判斷。
有效決策的五點特征:
1、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過去的衡量方法隨時間的變化而會越來越不適于今天,通過反饋制度搜集資料,來找出適當的衡量方法,從而推出新一項決策。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分享的三個內容是:①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②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習的,③如何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從各章提出的論點和論證結果分析,它對個人的提高,對機構的發展,對現代社會的提供生存和運作都是必不可少的。總之,卓有成效是必須學會的。
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里,希望你能從中得到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