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不記得《紅樓夢》里那句"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這世上最會寫錢的曹雪芹,早把答案揉碎了撒在故事里。
說個真事。我發小阿強當年揣著300塊闖深圳,住過橋洞啃過饅頭。有次我倆視頻,他指著身后霓虹燈說:"現在看見銀行卡數字往上漲,就像看見護城河水位往上漲。"
對白手起家的人,錢就是安全感的外墻,是保護自己的金鐘罩。
但你別以為錢就這點能耐。
前公司有個副總老王,開保時捷住江景房。有次團建喝大了,紅著眼睛說:"我這輩子就想讓我爸說句'兒子有出息'。"他老爹是中學老師,到死都嫌兒子沒當公務員。你說這時候錢是什么?是蓋在傷口上的創可貼,是成年人在等父母遲到的夸獎。
李白早看透了這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錢最妙的是能當試金石。去年同學會,當年校草阿杰開滴滴來了,捧著保溫杯說:"現在天天接閨女放學,比當年簽百萬合同踏實。"你看,錢在他這兒成了照妖鏡,照見什么才是真金白銀的生活。
不過跟你說個秘密。上個月幫老家表妹談彩禮,對方家長張口閉口"市場價"。
*我當時想起《增廣賢文》那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突然笑出聲。
你看,錢這時候就像哈哈鏡,把人心照得變形。
說到底,錢像面多棱鏡。有人看見里頭映出的別墅豪車,有人看見病床上的救命藥,有人看見孩子的鋼琴課,有人看見老父親的刮胡刀。
白居易寫"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杜甫嘆"盤飧市遠無兼味",你看,古人早就懂——錢是照見時代的鏡子,更是照見人心的湖水。
剛說到錢,房東又來催房租了。這玩意兒說到底,就像《西游記》里的幌金繩,用好了是法寶,被纏住了就是捆仙索。
兄弟你說是不是這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