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了一篇介紹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的文章,想起了自己的爺爺奶奶。時光一晃,爺爺已經離開我們近四年了。爺爺在生命的最后的兩年,患上了這個病,一個80多歲的老人,竟變得如同小孩兒:躲在被子里吸煙,用拐杖把鄰居家小孩的單車推倒,跟奶奶鬧脾氣不肯吃飯,不記得了兒子們的大小次序,也幾乎忘了我們這些孫子孫女的模樣……奶奶老是說:“人老如三歲,沒用啊!”有一次我趕回去看爺爺,奶奶正喂他吃飯,他抹抹口水,對著我笑笑:“你是哪家的女孩?怎么個個都長一樣?” 因為孫女有十幾個,他到最后都弄混了 ……可是,爺爺走了,我連最后一面也沒見到,現在想起來心還是陣陣地痛……
小時候,就常聽鄰居的阿婆阿姆們講爺爺奶奶的事,當時覺得挺神奇,有點像古代,兩個婚前沒見過面的人,竟然能一起生活,無爭無鬧,那么多年。
爺爺十來歲就成了孤兒,家徒四壁,等到快三十歲還是沒有人愿意和他結婚。后來,村里有個人看爺爺踏實本分,就將他介紹給了小好幾歲的奶奶。奶奶是家里最小的女兒,當時家里也窮,家里人聽介紹的人說爺爺人不錯,就答應了這門親事。在那個年代,兒女婚事大多還是得聽父母長輩安排的。結婚也都很簡單,更別提什么婚禮了。到了結婚當天,奶奶和她的一個女伴在介紹人的陪伴下翻過一座大山,來到爺爺一貧如洗的家。據說,當時爺爺只著一襲襯褲,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甚至連件被單也是破破爛爛。奶奶的女伴一看這情況,立即拉著奶奶要走。奶奶卻不走,她說:"姻緣無錯對,來了就不能走,走了讓人笑話!" 這一留,便是六十多年。
奶奶性格潑辣,行動利索,勤勞能干,很快就給這個空空的家帶來了許多生機。接著,大伯出生,家里條件漸漸好了起來。奶奶一連生了七個兒子,爺爺承包了村里的豬肉檔,買下一條街的地,蓋了七間房子。后來,奶奶想要個女兒,就把六叔跟一個遠房親戚的小女兒交換了,可惜后來這個女兒夭折了。兒子們一個個結了婚,每家住著一間小房。在奶奶強大氣場的領導下,兒子們都孝順勤勞上進,六個媳婦親如姐妹,即使偶有矛盾,妯娌之間也從未紅過臉。小時候,我們從不缺玩伴。整條街都是自家親戚,堂哥堂姐堂弟堂妹扎堆玩。每到過年過節,全部湊在一起吃飯,那個熱鬧,爺爺奶奶見了總是呵呵笑。
那時候,爺爺每天一大早就到市場擺攤,我們經常等到爺爺收攤的時候,排著隊找爺爺要零花錢。爺爺總會舉起他油油的的手到錢籃子里掏一把一塊兩塊的散錢,分給我們。我們就拿著爺爺“帶豬肉味”的錢一哄而散到市場上的小雜貨鋪買零食吃。這是孩兒時最滿足的時光。
奶奶會經常帶我們到竹園里撿竹葉。我們每個人挎著一個小竹籃,屁顛屁顛跟在奶奶身后,邊撿竹葉,邊哼著不知名的歌謠。撿來的竹葉,奶奶會教我們挑出大片的好看的鋪平扎成一捆一捆的曬干去賣,剩下的曬干當柴火燒。這是孩兒時養成勤勞的習慣。
有時候,爺爺會招呼我們一起跟他上山。山上太好玩,我們在泥里打滾、爬樹摘楊桃、挖番薯、喝清甜的溪水……最好玩的,當屬燒“番薯窯”。爺爺給我們用大塊的泥土打好“地基”,我們一個個搬來小塊的泥蓋起一個大大的窯。再一起合力燒火,最后個個全身泥,全身灰,爭著享用烤得焦焦香香的番薯。每每回想,真覺得那樣烤熟的番薯是最美味!這是孩兒時最快樂的時光。
后來,兒子們漸漸發展,各自有了條件買地蓋房,一個個都搬了新屋。剩下爺爺奶奶,習慣了老房,不愿離開。爺爺的豬肉檔,也給了伯伯叔叔。他跟奶奶就幫幫這家干點活,那家帶帶孩子,沒事到田里搗鼓搗鼓,倒也清閑自在。
我們常常回去看他們,給他們送東西,陪他們說說話。每每去,他們總會樂呵呵的塞給我們零錢或者一些水果甜點。爺爺話不多,有時講起話來也粗魯大聲,但我們總喜歡他。奶奶會教我們講一些有趣的家鄉客家話,會教我們不要給人欺負,還教我們要多幫爸媽干活。但她最喜歡的,就是給我們蒸番薯吃。
歲月留痕,皺紋漸漸地爬上他們的臉,黑發也變成銀絲。爺爺依然開著他的小摩托車,到田里載筍,到鎮上兜風。奶奶依然利索勤勞,根本停不下來,總是這家串下門,那家幫下手。
到了快八十歲,爺爺還常常開著那小摩托帶著曾孫子玩。漸漸,腿腳不便了,摩托車被兒子們沒收了,煙不給抽了,地里也不給去了。爺爺又蒼老了許多,慢慢地就成了小孩兒,忘記了如何吃飯,忘記了如何說話,忘記了我們的模樣……有次我從廣州回去看他們,奶奶開著電視,正在播著抗日片,爺爺睜大著眼睛定定地看,奶奶也聽不懂普通話,竟用潮語一句句“翻譯”給他聽,爺爺乖乖“哦,哦,哦”地應答著……有次,爺爺煙癮犯了,偷偷去買了煙,躲在被子里吸,把被子燒破了洞,幸好被奶奶發現了……
還好,有奶奶在,常常被他氣,又常常笑他”老來如三歲“,喂他吃飯,幫他洗澡……
還好,兒孫滿堂。爺爺走得安詳。
沒有爺爺陪伴的這幾年,奶奶話漸漸也少了,但行動還是很利索,還堅持自己做飯洗衣。每隔一小段時間,就給她打電話,每次她聽到我”喂“一聲,就會答道:“是你啊!孩子都怎么樣?阿孫婿怎么樣?……都平平安安就好……” 現在,奶奶八十四歲了,漸漸也迷糊了。前陣子奶奶突然間就講不出話來,手也不停地抖,自己吃不了飯就似孩兒般嚶嚶地哭……爺爺變成小孩兒,奶奶還在,奶奶哭了,爺爺卻看不見了……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如今又有多少夫妻能如爺爺奶奶般安安穩穩走過十年、三十年、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