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川北舊事》不算是小說,只是以石頭的視角和片段式情節來反映川北的民俗風情以及80、90后的兒時記憶。
山里的太陽起得比別處晚,因為山高爬的慢;山里的人起得比別處早,因為山高路難走。山里的太陽,升起來,落下去,不知輪回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山里的人也換了一輩又一輩。不知道太陽落下去是不是就死了,再升起來便是另一個新的太陽?
石頭媽回來已經是第二天中午。檢視一圈,看見豬圈里豬食槽里還剩些殘渣,苞谷葉子牛也沒吃完。不由得欣慰點點頭,“石頭這狗日的,倒也不是光吃飯的哈寶兒。”
“石頭,在搞啥?”石頭媽問。
“看電視。”石頭的聲音從堂屋里傳出來,卻不見身影,想必又是看得入迷了。
石頭媽在溫水瓶里倒了半盆水洗把臉,抓一把花生,幾步也進了堂屋,扯個凳子和石頭并排坐著。
秋天里農活重,熬一晚上,鐵打的人也受不了,何況一個四十多的婦女。
“石頭,往后頭坐點。你要鉆進電視里去哇!”
石頭往后挪挪,不再搭話,時不時的從石頭媽手里搶一顆花生吃。“媽,張婆婆咋樣了?”看了二十來分鐘,電視里播廣告,這才想起張婆婆。
“狗日的男人莫球得用,人絆到了不曉得往醫院送。”石頭媽恨恨埋怨起男人來,“要不是我和你二媽去了,估計張婆婆就死了。”
“哦,那張婆婆死沒死嘛?”
“這瓜娃子,死了,我還能回來看電視啊!”
“哦,那就好,那就好。”
“好?好啥子?”
“活著就好啊!”
“半邊身子中風,飯都吃不到口里去,拉屎撒尿都要人服侍。”
兩人都默然不語。
“媽,下午我要去找二娃子耍。”看會電視,張婆婆早就被忘到外婆家了。
“作業寫完再去。”
“還剩一點點,一會就寫得完。”
初具模樣的木頭經過大半天的刀劈斧砍,已經有點大刀片子的意思。石頭扛著“屠龍刀”踏上二娃子家院壩時,二娃子還在“吭哧,吭哧”打磨自己的“金箍棒”。
“二娃子,你還在整嗦!”石頭沒看見二娃子媽,曉得今天沒人管他們。
“嘿嘿,磨光了就行了。”
“磨光有個球用啊!還不是根木頭棒棒。”
“切,你那還不是個木頭板板!”二娃子見不得自己心愛的兵器被別人不屑一顧。
“你把兩頭涂成紅色就像真的了。”
“就是,等我涂完我們再去耍。”
“那不得行!還耍不耍嘛。耍完了,你再回來慢慢涂。”
“要得。喊上花娃子和光明,人多好耍。”
“要得。”
山里娃娃平日湊在一起也玩不出什么花來,抓魚、捉鳥現在也不是時候。學著電視里,扮上個人物,假裝手持寶刀利器,或者演一出英雄救美,或者演一出行俠仗義。
馬路下面就是二娃子家的水田,打了谷子,荒了這些天,早就被曬干了。四個娃兒很快就分好了隊伍,石頭和光明一伙,二娃子和花娃子一伙。石頭和光明瘦些矮些,就兩個男生一伙,二娃子是個小胖墩就和花娃子這個女娃娃分一伙了,倒也不失公平。
“我要演張無忌,我有屠龍刀。”石頭率先選了角。
“我要演孫悟空!”
“那不行,《倚天屠龍記》里頭沒得孫悟空。”三個娃娃一起抗議,哪能這么演!
“不管,我就要演孫悟空。”二娃子振聲喊道。
“演《西游記》還是《倚天屠龍記》我們來舉手。”石頭總是能想出辦法來。
“要得。”另外三個娃娃異口同聲的贊成了。
“想演《倚天屠龍記》的舉手。”
石頭、花娃子和光明齊刷刷的把手舉起來了,石頭一臉得意的看著二娃子。
“想演《西游記》的舉手!”二娃子不想放棄。
二娃子、花娃子和光明齊刷刷的把手舉起來了,三比三,這可不好辦!
“花娃子,光明,你們房背上的冬瓜,兩面滾嗦?到底想演哪個?”石頭和二娃子這時候倒是口徑一致。
“我想演觀世音,也想演趙敏!”花娃子答。
“我想演如來佛祖,他最大;我還想演金毛獅王,武功好!”光明答。
這可不好辦。只剩石頭和二娃子打起仗來不好耍,他們又想演不同的人,不好辦。
“嘿嘿,我們這個樣子嘛!”石頭說。
“啥?”花娃子問。
“你先演趙敏,我演張無忌,光明演金毛獅王,我們去冰火島找光明拿屠龍刀。”石頭說。
“不行,我要演孫悟空!”二娃子不干了。
“聽我說嘛!然后,二娃子演孫悟空,光明演如來佛祖,花娃子演觀世音,我和二娃子打架,然后你們來勸架嘛。”
“就這么整。”另外三人見自己角色有著落,便不再反對。
石頭和花娃子扮起角色,從田這頭慢慢往那頭去找金毛獅王,一陣磨蹭,見著了金毛獅王,才說要拿屠龍寶刀,這頭二娃子手舉金箍棒就沖了出來。
“呔,兀那兩只妖怪,搶屠龍寶刀必定要行禍事!快快吃俺老孫一棒!”說著便提起“金箍棒”打將去。
“你才是妖怪,我媽說長毛的都不是好東西,毛越長越壞。看我屠龍寶刀!”石頭轉身回擊。
于是一場張無忌大戰孫悟空的大戲就在荒蕪的田里打開了,一陣哄笑,一陣瘋跑……驚的在田里啄谷子的喜鵲和麻雀,只得撲棱撲棱翅膀往別處去。
不經意間,天上的日頭一點點滑向對面的山頭,這些娃娃卻不知道太陽正在慢慢死去,就像那些時光。
想看更多,請戳我:我是目錄君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