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宇宙是一個非常廣袤的概念,它讓我們想到永恒,想到空間和時間的無限延伸。它看似虛無縹緲,卻又真實存在,任何事物與它相比,都脆弱且不堪一擊。地球存在時間夠長吧,可它總有一天會毀滅;太陽夠永恒吧,可它也有氫燃盡的一刻;銀河系夠強大吧,可說不定何時它就會和其他星系碰撞而引起結(jié)構(gòu)紊亂。
? ? ? ? 對我們個體生物來講,生命更是如此短暫,以致于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有限的時間旋即而逝。沒有永恒似乎就沒有存在的必要,很多人都糾結(jié)這個問題。于是,產(chǎn)生了宗教,通過精神寄托,把希望留給來世輪回。誠然,這種信仰被大部分人所接受,特別是在經(jīng)受苦難時尤盛。另外一種理解,便是"我思故我在",這里我不討論這句話的邏輯關(guān)系,我只陳述一種人生態(tài)度。很多人可能永遠不會去深入思考問題,他的生命只剩軀殼,如行尸走肉般的機械重復(fù)著時日。
? ? ? ? 那未,我們存在的真正價值就是信奉宗教,就是深刻思考?不盡如此。動物只有兩個欲望,食物和繁殖下一代。人未進化之前赤裸裸的如此,進化后以各種名目加以了掩蓋。然而,本質(zhì)不會變,于是有了戰(zhàn)爭,部落之間爭奪食物和地盤,特洛伊之戰(zhàn)爭奪美人。在希臘神話中,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根據(jù)人們祭祀食物決定幫哪一方,宙斯經(jīng)常下山找人間美麗的女子。
? ? ? ? 人生如果僅僅表現(xiàn)為一個任務(wù),即食物和繁殖下一代。這兩者一旦完成,生活便失去意義。造物主在這方面倒是考慮的很周詳,他把人造的永遠填補不滿自己的欲望,就像西西弗斯的石頭那樣,讓生命在無效又無望中消失殆盡。
? ? ? ? 那么,欲望和信仰、思考沖突嗎?人們對幸福美好事物的追尋有意義嗎?"人是欲望的復(fù)合物,是很難滿足的,即便得到了滿足,也不過呈現(xiàn)出毫無痛苦的樣子,除了陷入到厭煩之外,其他均一無所有。"這不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么?有人會問,那些為國家、為事業(yè)、為感情獻身的人們呢,他們難道不是崇高的么?沒錯,從我們認識的角度看,確實如此,他們可以歸類到信仰的范疇。
? ? ? ? 對個體而言,死亡是最終的歸宿。虛無,一切終將回歸虛無。"Ashes ?to ashes,and dust to du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