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厚; 瀘州文學與歷史
兼談瀘州作家歷史文學的創作走向
文章來源:川南在線 更新日期:2017-12-25 15:12:54
瀘州有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不論是酒文化,紅色文化,還是民俗文化,都是瀘州作家已經發掘和正待發掘的富礦。
已經開采《川南的鄉愁》、《鐵血神臂城》、《戰將》等等瀘州作家寫瀘州歷史的作品,已經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作家寫瀘州的歷史,首先必須明確,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并不等同于瀘州歷史的歷史真實。我們所說的“歷史真實”是指合規律性的本質真實,而不單單指事件真實或者細節真實。這是因為,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有些事件雖然確有發生,但是,它代表不了歷史的本質,有時候甚至與歷史主流相悖逆。將事件真實或者細節真實等同于歷史真實,在這上面盡情刻畫、渲染,大做文章,混淆了非主流事件、偶發性事件與體現本質特性、本質力量的歷史真實之間的界限。在歷史題材創作中,還是要把主要精力用在那些對歷史人物個性表現、對歷史事件本質起規定性作用的歷史細節的挖掘和描繪上。
當然,為了達到藝術的真實,文學創作不排斥對歷史人物的虛構,也應該允許虛構。但是,在歷史題材創作中,文學想象與虛構不可以漫無邊際、無所規約。創作中追求藝術真實的過程,應該是在歷史真實這一磁場引力強烈作用下發生的一系列包括文學刻畫、渲染、想象、虛構的美學過程。如果喪失了歷史真實這一基點,任由想象和虛構脫韁狂奔,想象和虛構即便再奇譎華麗,也是沒有意義的,只能是更具誘惑力地將讀者帶入歷史認知的誤區。
文學創作的底線是,作家雖然不同于史家,擁有想象和虛構的權利,但是,這種想象和虛構不是無限的,更不是隨意的。
瀘州歷史題材文藝創作,最終要追求的是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統一。我們瀘州的作者首先要對所表現的歷史有準確的把握,在充分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細致地辨析史實,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之本質達到深刻的認識,然后根據文學表現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藝術虛構,這樣方可實現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的有機統一,亦即作品所反映的歷史,既與客觀存在的歷史不相悖違,又體現出深遠的意義探尋的創作旨趣。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張力,但是它們之間又不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博弈,也不是一場結果為零的游戲。曾經有人將文學創作中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概括為“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或者“本質不虛,細節不拘”,倒也貼切。
我們說文學守“史”有責和文學介入歷史,不可能是原封不動的客觀再現,也不可能完全剔除作家的主觀色彩。任何歷史題材創作都經過作家的中介,都滲透了某一特定時期的價值觀念。作家從歷史事實的大海里,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甚至是重要的規律,整理出頭緒,寫出他的作品,這本身就滲透了作家的史學觀和價值觀,也就是意識形態。從這個意義上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融入個體的理解和判斷,賦予其情感溫度和價值深度,都是應該肯定的。但是,發現前人的盲點,對歷史有了新的理解和闡釋,所有這些行為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基本的前提和立場之上,那就是作品對歷史進程和歷史規律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對待歷史嚴肅認真的態度的追求。
文學以形象化的審美方式介入歷史,更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它比抽象的歷史敘述和理論化的歷史規律闡釋更具有吸引力、親和力和感染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普通大眾層面,學校教育完成以后,更多的歷史知識學習和歷史觀建構,相當程度上是通過各種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來完成的。因此,文學的功能從來不是單一的,它既有審美、娛樂功能,也有教育、認識功能。尤其是一旦涉及歷史題材,其教育教化功能更為直接和顯著。無疑,在大眾傳播發達進步的今天,文學家們用什么樣的姿態面對歷史,也就意味著把什么樣的歷史交付給受眾,交付給未來。文學在具體的歷史關系中展開,文學通過生動的敘述形象地建構歷史,文史同一,文史互證。
可見,歷史是樹干,只有添加上文學的葉子,歷史才能長成蒼天大樹。
瀘州優秀深厚的歷史推動著瀘州文學的不斷向前發展
? 瀘州歷史為文學提供了素材和拓展了文學視野。有了歷史可以為文學作為題材,文學作品不會顯得單一。不會只停留在個人情感的刻畫或抒發,或是眼前的情景描寫,歷史給了文學家們多一份懷古的情感,些許淡淡的感傷,卻也有種刻苦銘心的真實。
? ? 瀘州歷史需要文學,不是在于文學把歷史覆蓋。文學需要歷史也不等于歷史來代替文學。我們所作的藝術虛構是要嚴格遵循生活真實和歷史真實原則的。歷史與文學的真實性是:真而不實,虛而不偽。文學帶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有些為追求所謂的藝術而失去其歷史的真實性;當然歷史也是一樣的,其記載也無法避免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是,文學與歷史的美恰恰就在于他們永遠跟我們有距離的保持,瀘州歷史永遠有一層面紗,永遠激勵著瀘州作家為撥開云霧而開采這層面紗下的富礦。
作者簡介
王仕厚,筆名雁過留聲,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現任瀘州市納溪區文聯副主席、區作家協會主席。曾經在瀘州《酒城講壇》和區內各相關單位和學校主講過護國戰爭。王仕厚同志迄今為止已在各級各類文學報刊、文學網站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作品近百萬字,小說《收款》獲2007年瀘州市反腐倡廉文學作品大賽一等獎。長篇歷史小說《鐵血護國》獲瀘州市人民政府第三屆優秀文藝作品一等獎,納溪區人民政府第五屆優秀文藝作品特等獎。《鐵血護國》同時被市委宣傳部列為經典書目。(完)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