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制作技藝在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遺。銅與瓷結合的琺瑯工藝品,呈現出藍寶石般濃郁的寶藍色,這就是景泰藍,被外國人親切地稱為:中國藍。
點評:
買景泰藍放家中,別人只覺得壕,絕不會土
——有待,人人可編輯的非遺百科全書
上期我們講了“燕京八絕”的花絲鑲嵌技藝,這次繼續帶大家開眼,深入了解同為“燕京八絕”之一的「景泰藍」
景泰藍究竟是什么?有人稱它為“銅胎掐絲琺瑯”、“琺藍”,這么文藝高雅的名字,其實也瞞不住它是一種杰出的手工藝品的本質。
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成為各式各樣的器具。
既運用了青銅工藝,也運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兼有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但景泰藍并不屬于這其中的任何一種,景泰藍就是景泰藍。
“銅胎掐絲琺瑯”大約于13世紀末,由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傳入之初,被稱鬼國窯器。
到了明朝景泰年間,這種精美華麗的工藝品開始盛行起來,尤其受皇帝的青睞,成為皇宮御用。它通體呈現深淺不一的藍色,所以得名景泰藍。
制作工藝也在這一時期達到了藝術上的高峰,釉色均肥,絲工粗獷,飾紋豐富。
到了清朝,器物的應用范圍更廣了,工匠們利用這種精巧卓絕的手藝制作出香爐、發簪、手鐲等等。
據史料記載,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飯,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藍,底下全部用瓷器。由此可見景泰藍的榮耀地位。
藍色有許多種,憂郁、寧靜、深沉…但是景泰藍的這種藍色卻可以用孔雀藍來形容,如孔雀藍一般的優雅大氣,如孔雀藍一般的高貴神秘。
況且,景泰藍在外國人眼中一直都是中國的代表色,稱之為中國藍。
再看看這樣的器具上面其實花紋很獨特,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山水走獸,都自帶一種濃烈的民族風格。
裝飾的掐絲造型豐富飽滿,流光溢彩,與內斂的藍色搭配相得益彰。
用各種動物裝飾器具也不少,蒼茫磅礴的金龍,自在如風的仙鶴,還有兔、雞、羊等等。
在史學界,普遍認可的說法是景泰藍起源并非中國,也算是一種舶來品。
但經過幾百年的歷史洗禮和歲月沉淀,中國的特色、中國的骨魂早已浸染景泰藍,令其發展成了今天的樣子。
同樣地,許多非遺也并非一成不變,新血液與舊骨骼交織相融,最終才散發出耀眼的光輝。
——有待,人人可編輯的非遺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