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解詩意 悟詩情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 王維 《鳥鳴澗》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山谷寂靜無聲,只有桂花在無聲地飄落著。寂靜使春夜里的山更讓人覺得空空蕩蕩。月亮出來了,小鳥被月光驚動。時不時的在山澗中傳出一陣陣清脆的鳥鳴。
《鳥鳴澗》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于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一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2.春天開花的桂花是哪種
俗話說“八月桂花遍地開”,意思是桂花在8月盛開,這里的8月指的是農歷,公歷對應大概是9-10月份,也就是秋天的時候,也就有了“金秋賞桂”這一說法。以上說法所指的桂花品種是“金桂”、“銀桂”、“丹桂”這三個品種的桂花也統稱“八月桂”。還有一種桂花一年四季都會開花叫“四季桂”。四季桂在氣溫、肥料這些合適的情況下四季均可開花,花量少,氣味很淡。秋季開花的桂花分金桂、銀桂,花量大,香味濃。
有了上面這此解釋,想必詩中寫的桂花就是四季桂了。這彌補了一直以來我認為桂花只在秋天開花的知識缺失。
3.心靜,萬物皆美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并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于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4.打開心兒,美好自在
有一年去泰安學習,有一次與同學夜登泰山的經歷。我們一行五人,從岱宗坊出發,一路行走在山道中。一路上有燈光,但也因山高林密,顯得很幽暗。走累了時,我們就坐在道邊的石階上休息,靜聽著山間小溪潺潺的流水聲,偶爾有幾只鳥從一棵樹上撲楞楞飛起,又不知隱到哪棵樹上去了。飛鳥、小溪,讓我一下子想起《少林寺》中的一首歌:“日出嵩山坳,晨鐘驚飛鳥,林間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我開了頭,唱起來,同伴們也跟著唱和,興奮之情能以言表。是呀,我們與向往已久的泰山親密接觸,哪能不歡悅呢?
登山的興致高昂,開始走得還快些,一路走走停停歇歇,間或聽到前頭有人聲,身后有腳步聲,只感覺,我與這雄偉的泰山已融為了一體,我在泰山的懷抱里,泰山在我的心海里。后來我們漸漸體力不支,累得幾乎每走十幾步就得坐下來歇息。山風越來越大,身上剛出的汗馬上被一陣山風壓抑下去。我們咬牙堅持,經過了9個小時的攀登,終于登上了山頂。因天氣原因,雖沒看到日出,但站在泰山之巔飽覽了云海風光,怎是一個壯觀了得?
這次夜登泰山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耳旁仍掠過縷縷夜風,耳畔仍回響著潺潺小溪,有鳥兒在心頭清脆地鳴叫……那時那刻,心,是張開的,因感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好。現在回想起來,心,也是張開的,因為,心內依舊充溢著萬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