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放學和多多聊了一路做夢的話題,她說她在夢里面,知道她在做夢,好幾次她把自己叫醒,脫離了夢境。她又給我講了好幾個印象很深刻的夢。她還說肯定有方法,可以把我請到她的夢里面一起玩。
我問她:你為什么這么確定,你能把一個人請到自己的夢里面?
她說:既然在做夢的時候,會有很多人物,她想肯定是有一種方法,可以主動把想請的人請到自己的夢里面。
她很遺憾地說,當她上幼兒園的時候,做過記憶中最好的一次美夢,但是,卻因為要上幼兒園被爺爺打斷了,而到現在再沒有做過那么美的夢。
和孩子聊天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因為他們不會前思后想,不念過去,也會不懼將來。
所以我在想最好的生活狀態,也許就是這樣。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個事,做好當下的事情,甚至做好每一個夢。
昨天在路上,雖然她還抱怨,原本課文只要求背任意一段,老師要求他們,全部背下來,而且今天早上就要抽查。
我說:如果不能全部背下會怎樣?
她說:不會怎么樣,但肯定還是要背啊。
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去吃飯,她就開始背誦,晚上回去又背了好多遍,直到睡覺前,還在念念不忘,早上起床一邊吃早餐,還在一邊背誦他的課文,早上經過公園的路上,又背了三遍。
所以,作為父母養育孩子的目標到底該關注什么?關注細節,關注未來,還是關注是否會成功?而成功到底是什么?
當每天跟孩子不斷聊天的時候,其實,是我最好的反思人生的時候。昨天我們幾個媽媽都在家辦公,分工協作,在線溝通最近的活動,公眾號編輯等事宜。后來,不知不覺忙著都過了午飯的時間。廖媽說她是一邊在煲湯,一邊在工作。沫沫說,她剛抽空吃了一個飯,又開始回到電腦旁。慢慢的我們這群媽媽,做好媽媽本職的同時,也在努力定義這個時代定義媽媽的內涵和外延,并不斷踐行和發展。
當我們周三去常青花園做社區家庭養育項目推進的時候,跟社區的馮主任聊天的時候,她說社區老人家和孩子很多,而年輕人很少在社區活動。他們也很努力地找機會培育社區的年輕人進行社區營造,甚至主動去邀請一些他們欣賞的有教育理念的社區居民,為他們提供場地政策的支持,而這些人卻非常排斥,他們更喜歡自己玩兒,而不是把好的理念和方法,分享給更多人。
我當時就說,這也許就是我們教育最大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并沒有告訴我們跟社會、自然和周圍的人,都是一個生態系統之內的人。而我們一直崇尚的競爭,正在把我們送入不同的鄙視鏈,從而不斷在切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當我們崇尚競爭的時候,我們就不太會提倡合作。而我們如果沒有合作的意識,那就無法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共贏的環境。
雖然我們只是一群普通的父母,但我們真的希望邀請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共同的夢境,為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有生之年創建更和諧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