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指數一出,大家紛紛玩的很瘋。趕上熱乎的,我來寫點關于微信指數曲線的理解和分析,還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多多拍磚。
我們在股票投資中常常有兩種理論并行,一個是價值投資,一個是技術分析,其實這兩點都有其顯靈或者失效的時候。科學研究中,我們講前提的重要性,只有提高準確度,尤其是對前提的一種尊重,才能做出更好的判斷和預測。
那么其實微信指數的曲線我看了,非常符合用這兩個角度去分析,行文匆匆,望能拋磚引玉。
第一種,價值型,關鍵字:粉絲質量,內容經濟。
價值型的公號有個特點,就是打開率較為平穩,微信指數的波動比較平,但是低點不低,這個可以證明在公眾平臺的運營中,本身有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粉絲的粘性和參與,或者我們說粉絲質量。
這些號曲線的“面積”很大。因為這些號有的也未必是天天發文,卻能保持這種不低的走勢,也是粉絲給力了。
如果自己的公眾號屬于這種面積很大的類型,建議是深度挖掘粉絲的需求,如果是電商的話,我們就可以說是“提高客單量”了。這些公號往往覆蓋了很多高質量的內容,如果平臺型找合作,推薦從這些公號中選擇一些合作對象,非常有性價比。
我們舉幾個已經不活躍的明星做例子,他們的號可以看到,是比較平的,粉絲基數和質量好。
粉絲給力型:曾經有合作意向的余秀華,她的粉絲超給力
還有真自帶粉絲:螺螄粉
第二種,趨勢型,關鍵字:蹭熱點,注意力經濟。
趨勢型的公號的特點是,大起大落,其實我們講大起大落,里面有幾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流量來自外部,二種情況是文章容易被朋友圈轉載,可以說容易出刷屏文。第三種,標題黨及其他。
大起大落在我們股票投資的角度去看,如果自己的賬戶是大起大落的,那很可能是個重倉操作者。
在媒體經濟中的重倉操作者,就是以”事件“為中心,大于以”內容“為中心的運營偏好。這種類型的公號,生產內容的時候也是要”事件化的“。會給一個內容配置很多的資源,我們可以這么去理解“事件性”。
重倉操作我們經常覺得是在玩火,但是這類型的事件操作者,卻未必都效果不好。但比起粉絲經濟,他們更符合注意力經濟的規律,也就是很可能需要去蹭熱度,造熱度,在媒體傳播中,更加”矩陣化”,更多的將注意力去收割。
關于他們的價值,我們可以看幾個方面。一是曲線面積。二是高點之高。
我心中上升很猛的號很多屬于大起大落,但是起的時候總能起的很高的類型,這可以說表現了運營者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綜合媒體資源。總能跳的很高,不能說是偶然了,面積大大提升,號的質量也非常高了。
關于粉絲,如果每次都會高到差不多的高度,我們認為粉絲質量是很高的,對于事件是很敏感的。另外,我們還可以觀察它的回落來看看粉絲有沒有平穩著落。
果殼:熱點事件+外部導流
袁婭維:事件性,公關新媒體配置一般,更重視事件性高點曝光率
趨勢催生價值,波段跟是不跟?標題黨做不做?
深夜食堂:粉絲留存率高,成功做大面積
其實可以看得出微信公號通過對大量的微信指數的觀察,發現公眾號有其自己的波動。加上一些網友的關于微信指數算法的分析,微信指數是沒有將這個波動刨出去的。行業相關的公號可以多多關注同類型指數的波動,以期對行業規律的觀察和捕捉。
至于趨勢催生價值,上文提到的“厲害的號”是正面的例子,那么,很多標題黨的指數曲線會是什么樣呢?
一方面會是缺乏規律,另一方面面積很小,同時低點很低,這樣的號偏于浮躁,在合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整合長處,回避短處了。
最后我們看個微信自家人的
騰訊新聞,自己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