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潭柘寺,后有紫禁城。
就老北京這話兒,擱現(xiàn)在,那叫“砸人”。但也道出了潭柘寺的歷史和地位。打西晉那會兒,到現(xiàn)在都有1700年的歷史了。
潭柘寺,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北京故宮有房9999間半,清代鼎盛時期的潭柘寺就有房999間半。可見,這潭柘寺不僅歷史悠久,與皇家的關(guān)系那也是相當?shù)木o密。從金熙宗進香禮佛,撥款整修、擴建,哪一朝哪一代的皇帝不是爭相效仿呢。要不,怎么就號稱“京都第一寺”呢!
這“京都第一寺”,坐落在京西郊的潭柘山麓,背倚寶珠峰,坐北朝南,周圍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形環(huán)護,使之所在之地溫暖、濕潤,也造就了層巒疊嶂、千峰拱翠的奇觀美景。這其中,名花古木紛雜繁蕪,僅國家一、二級保護古樹就有180多棵,真是“禪房花木深”啊。
要說起潭柘寺的花草樹木,還真有不少的故事。隨意走走看看,這滿眼的花紅葉綠,一枝一杈都能說出一段故事來。
喏,大雄寶殿后面那棵千年高齡的銀杏樹,叫“帝王樹”。樹高40多米,直徑4米有余,怎么也得六、七個人才能合抱。據(jù)說“帝王樹”的名字,還是乾隆皇帝來寺游玩時御封的,這也是迄今為止皇帝對樹木的最高封號,其職位遠在著名的“五大夫松”、“遮蔭侯”之上啊。
相傳在清朝,每有一位新皇帝繼位登基,就從此樹根部長出一支新干來,以后逐漸與老干合為一體。話說在六十年代,末代皇帝溥儀來到潭柘寺參觀,指著“帝王樹”上東北側(cè)的一根未與主干相合的小側(cè)干,自嘲道:“這根小枝就是我啊,因為我不成材,所以它長成了歪脖樹?!?/p>
看,這齋堂院的院子里還長著兩棵與眾不同的大樹呢。20多米樹高,近1米直徑,伸枝展葉,遮蔭廣闊,遠處看去就像大樹上插著一支支白色的蠟燭。走到近處才看清,原來那是大樹的七葉一枝,卵形墨綠的葉子,盛開著一串串的白花。原來這就是娑羅樹,原產(chǎn)于印度的佛門圣樹。因佛祖釋迦牟尼在娑羅樹下涅盤,而受到佛教徒的崇拜。就這兩棵大樹也都有600多歲了。而潭柘寺的娑羅樹,堪稱是國內(nèi)古剎中數(shù)量最多,樹齡最長的。
更令人稱奇的是潭柘寺的“百事如意樹”。一棵柏樹與一棵柿子樹相伴而生,竟像一對情侶緊緊地抱在一起,人們?nèi) 鞍厥痢敝C音“百事”,故稱其為“百事如意樹”。我們知道,柏樹屬于柏科常綠喬木,柿子樹屬于柿樹科落葉喬木,兩顆不同樹種的樹木能相伴而生,和諧共處,互不排斥,實屬罕見。相傳摸一摸“百事如意樹”,一年之內(nèi)百事如意。因而游人如織,慕名來此摸樹,祈盼自己百事如意?,F(xiàn)在,一米多高的樹干處,竟被眾人摸出了一道光滑的印痕。
說潭柘寺的樹奇,其竹也奇。
“翠葉才抽碧玉枝,經(jīng)旬清影上街墀。凌霜抱節(jié)無人見,終日虛心與鳳期?!边@是康熙帝游覽潭柘寺時題寫的《詠潭柘寺竹》。可見潭柘寺竹子的名氣之大。而竹子中名氣最大的就是這世間罕見的稀有竹種——“金鑲玉”與“玉鑲金”了。
“金鑲玉”就是在金黃色的竹干上,有一道翠綠的細條狀縱溝,每節(jié)之間交錯而生,因此又稱為“黃金間碧玉竹”,或稱“黃金掛玉”。“玉鑲金”就是在碧綠的竹干上,有金黃色的細條狀縱溝,每節(jié)之間交錯而生,又叫作“碧玉間黃金竹”,或稱“碧玉掛金”。原來,這些竹子統(tǒng)稱為“龍須竹”,老家遠在四川成都。這“金鑲玉”和“玉鑲金”,那可是康熙帝御賜的美名呢。
潭柘寺竹木精彩,花草更是燦爛。享譽京城的名花“二喬玉蘭”就春藏寺中。
我們之前常見有廣玉蘭、白玉蘭,運氣好時可以見到紫玉蘭,但沒聽過也沒見過“二喬木蘭”,這花兒到底奇在哪兒啦?
傳說三國時期,東吳喬公有女大喬、小喬,貌若天仙,大喬嫁與孫策,小喬嫁與周瑜。古詞有云:“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边@是何等氣概。而潭柘寺的這種玉蘭花紫中帶白,間有兩種顏色,十分嬌艷,極為罕見,故而以“二喬”相譽,稱之“二喬木蘭”。據(jù)考證,這幾株“二喬玉蘭”植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如此古老的“二喬玉蘭”也只有在潭柘寺才能見得到,這也是一絕。
怎么樣?就這樣東游游,西逛逛,不勞您跟春運趕火車似的。吸吸氧,觀觀景,聽聽故事,把緊繃的神經(jīng)松一松,讓緊張的節(jié)奏緩一緩。這才是生活。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