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麗江旅游時,遇到了一位彝族老奶奶,奶奶已經到了耄耋之齡,回憶起和彝族老奶奶的相遇,真的是經常會讓我鼻酸。記得那天,我和幾個朋友在客棧吃完早餐后,跟著客棧老板去萬古樓準備俯瞰古鎮之美。當我們快爬到最頂端時,我的一位朋友讓我向后看,我看見穿著具有民族特色服裝的老人,端著滿滿一盤葡萄,朝我走來,老人走到我面前,看了我一會,才緩過神來,做出了抱歉的姿勢,嘴邊還說著對不起。我當時真的很驚訝,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只會說簡單的普通話,經過客棧老板和老奶奶的對話之后,我才知道原來老人把我認成了他的孫子。后來,客棧老板告訴我,老人的孫子在昆明上大學,已經兩年沒回家了,由于家里經濟條件不好,孩子為了給自己賺點生活費,就利用假期在昆明打工,給家里來電話的次數也不多,老人為了想見孫子,每天都會跟來這的游客學習漢語和普通話的發音,準備等學好之后去昆明看孫子,那些葡萄就是當做學費給游客的。我聽完后,眼睛發熱,鼻尖發酸,看著老人憔悴的身軀,真的開始有點心疼。我讓客棧老板問問老人有沒有孩子的電話,我可以讓她給自己的孫子打個電話。剛開始老人不同意,老人不愿意浪費我們的電話費,最后只好騙老人說我的手機是不收費的,沒關系的。老人這才從自己的褲兜里拿出了一張皺皺巴巴,幾乎都快看不清字的紙。可以看的出老人平時多么想打電話給孩子,卻又怕打擾到孩子。電話接通后,安了免提,老人和孩子用他們彝族自己的語言在交流著,看的出老人非常的開心。在掛電話之前,我拿過電話,給那為孩子說,“有時間就回來看看奶奶,學業雖然重要,但親人最重要,畢竟你能陪伴她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孩子在電話邊哭著說:“謝謝,我知道了。真的謝謝!”
掛掉電話之后,老人眼眶濕潤了,摸摸我的臉,在我的額頭親了一下。最后用不標準的普通話發音對我說了句“謝謝,孩子!”看著眼前慈祥的眼神,讓我想起了自己已故的奶奶,曾經也時常摸著我的頭,打著我的屁股,對我說“又調皮”。我慢慢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哭了起來。老奶奶抱著我,親親的拍著我的背,唱著我聽不懂歌詞,但是很美的彝族歌曲。當我從奶奶懷里抬起頭時,看見天空是那么的藍,云那么的白,眼前的彝族老奶奶,就好像我自己的奶奶一樣憐愛的望著我。雖然我和那位老奶奶語言不同,但在那時她一定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時隔一年多。我和老奶奶幾乎沒有聯系 只是逢年過節的時候發微信問她的孫子,奶奶的情況!可老奶奶還沒等我再回去看她 就離開了我!老奶奶的孫子發來微信說 老奶奶走的很安靜!可我腦子里全是她拿著葡萄在我身后走的畫面………那么近又那么遠……。
我們不要一直思念和想念,這樣慢慢的就會變成懷念!就像我永遠也吃不到老奶奶親手摘的葡萄一樣,只剩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