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繼續讀《我們仨》第三章。
前半部分主要談錢鐘書和楊絳兩人在英國牛津大學的生活,雖然都是瑣碎小事,楊先生娓娓道來,平實中透著美好,我讀來興趣盎然。
舉個例子說吧。錢鐘書是公費出國留學生,他們結婚后,楊絳陪他一起留學。他們剛下飛機,踏上英國土地,錢鐘書就來一個“吻”。怎么回事?原來,他還未等公交車停車就下,摔倒了,跌落半顆牙齒,最后只得又安一顆假牙。假牙算是英國土地留給錢鐘書的第一份禮物了,楊先生寫到此,想必也會忍俊不禁的吧。
他們二人從房東老金家搬出,到另一處達蕾出租的房子,是楊絳看上并力主搬進的。那里有廚房,可以食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間煙火了。倆人對做飯之類慢慢摸索,(我總想起魯濱遜在荒島上從無到有的建設,)飯后在牛津的大街小巷探險(散步),成雙入對到別家做客,還可以在自己出租屋招待好友,其樂融融??!
錢鐘書在牛津大學獲得一系列成績離不開楊絳對他的細心照顧。把墨水灑到房東床單上,“我會洗”;把臺燈砸了,“不要緊,我會修?!彼E骨上生了一個疔,她說“不要緊,我會治”,她會熱敷,把膿拔去,沒留一絲痕跡。他就對她的“不要緊”深信不疑,依賴著她,尊敬著她,感激著她。
她本是大家閨秀,在東吳大學畢業,又考進清華大學,去牛津大學陪讀,是想學習文學專業,但因某種原因只能旁聽,多少有點遺憾!
在實際生活里,她他都做到最好,為對方不遺余力,雖是剛結婚后獨立生活的一地雞毛,可他們能在摸爬滾打中,把生活過成“詩”,做到相互仰望,多好!
愿婚姻里的你我相互仰望,相互扶持,能夠踏過萬水千山,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