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太甲》曰: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一
社會就是一個萬花筒,
生活色彩斑斕,光怪陸離。
是什么令社會風起云涌又豐富多彩呢?
可以說,任何一點小小的社會變革,科技上微微的進步,都能令社會這個漫無邊際的水塘,擊起圈圈漣漪,掀起層層波浪。
煙,這是個很平常的東西。過去人們抽煙,無非是把煙葉弄爛了,用紙卷起來抽,把煙葉加工成絲,裝在煙袋鍋里抽。再講究一點的,用水煙槍、鼻煙壺。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卷煙代替了手工卷煙。于是,人們拋棄旱煙,吸上了紙煙,又稱洋煙。
后來,又在紙煙的頭上加上了過濾嘴。這樣一來,過濾嘴可以過濾掉不少尼古丁,減少了煙草對人體的危害。
過濾嘴香煙誕生后,在中國第一個打開銷路的是,上海卷煙廠的鳳凰牌香煙。黃色的煙盒上有一個更黃的金鳳凰,吸起來綿綿的令人向往。
中國這么大,卷煙廠這么多,鳳凰牌香煙的銷售量令很多煙廠眼熱。別的城市雖然趕不上上海的科技水平,但模索精神是有的,模彷能力是強的。
很快,石家莊卷煙廠生產了一種品牌叫“黃菊花”。別誤會,煙盒上并沒有“黃”這個字。但煙盒是黃色的,黃色的煙盒上有一朵更黃的金色菊花。于是,人們就把這種品牌的香煙叫成了“黃菊花”。
人們把這種煙叫做“黃菊花”的時候,并沒有考慮到有“金鳳凰”存在。僅僅是為了和石家莊產的另一種香煙區別開。另一種香煙叫“荷花”,是綠盒的,又稱“綠荷花”。
卷煙廠推出這種香煙時沒有多想,可是當“黃菊花”進入社會之后,有人就開始做“黃菊花”的文章了。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人多了,什么想法都會出現。
在石家莊郊縣,遼闊的華北平原上有一個很普通的村莊,上千戶人家,幾千口人。村中有一戶老實巴交的農民,幾代人都沒有文化。但是,這家的兒子趕上了新社會,走進了學校。
兒子叫丁友江,生就的一幅和善面孔,細皮嫩肉,眼帶慈祥,好象一尊喜幸佛。
當時國家實行的教育政策是:義務教育,普及高中。丁友江從小學、高小、初中一直讀到了高中畢業。
丁友江雖然讀了高中,但仍然沒有擺脫家族遺傳:忠厚老實,為人厚道、本分。
丁友江高中畢業后,沒有直接參加高考,而是回到了生產隊參加勞動。
這個時候,正是下鄉知識青年返城的高潮。有路子,有門道的知青,早已離開了農村。
丁友江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知青都走了,那自己就堅守吧。
人生就是這樣,有的人會生,生下來就象到了列車上一樣,轟鳴向前,一路咆哮。有的人生下來就到了牛車上,只能行進在泥濘的土路上,慢慢爬行。丁友江覺得自己象是生在了沼澤地,深陷泥潭,想往上拔一下腿都非常困難。
正在丁友江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嘆息的時候,他的一位初中時期的同學來找他了。
這位同學姓荀,在家排行老四,人稱:荀四。荀四和丁友江是一個村里的鄉親。荀四早就沒了父親,他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四個,和他們的一個妹妹生活。
按說這個做母親的也夠苦命了,可是丈夫走的早,自己也沒把握好,在村里落的名聲不強。
前些年兄妹伍人歲數小,但母親年輕,常常有男人幫扶,日子也就這樣混過來了。現在孩子們大了,做母親的也老了,也沒人幫扶了。雖說有生產隊按人口分的糧食夠吃,但家中缺錢。于是,這個單身母親就給孩子們灌輸了要一切向錢看的思想。因此,在這個家庭里就行成了一種觀念: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從外邊搞到錢,就是有本事,就是好兒子。
荀四的大哥因盜竊被捕入獄了。老二也是同一個毛病,被勞教過多次。老三在村里是個小混混,靠耍無賴、充橫裝楞,也時常能搞到些小錢。荀四與他的三位哥哥不同,深藏不露,腹內長牙。據說:在他們兄弟四人中,荀四最有本事,從外面搞到的錢最多。
荀四是初中未畢業,輟學后開始到外邊搞錢的。
丁友江和荀四雖然是同村同學,但丁友江并不解荀四。由其這些年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的價值觀念都行不通了。荀四在全國各地到處跑,都干了些什么,丁友江并不清楚。只是聽人說,荀四是跑行商的。
“行商”這個詞并不難聽,但在丁友江學到的知識中,并沒有這個詞。所以,丁友江從內心還是很佩服荀四的,覺得荀四的社會經驗要比自己豐富很多。
荀四給丁友江解釋說:行商就是一邊旅行,一邊經商。看準了機會就干一把。丁友江聽了,仍然如墜云霧,不知其所以然。
荀四這次來找丁友江,帶著兩盒煙。一盒是上海產的金鳳凰,一盒是石家莊產的黃菊花。
荀四開始在這兩盒煙上做文章了。
他對丁友江講:這兩盒煙從外觀上看差不多,都是黃盒,一個是黃中有金風凰,一個是黃中有金菊花。鳳凰和菊花都是張牙舞爪的,不細看你也分不出來。但價格相差很大。鳳凰煙是名牌,價格已經被炒得非常高了,而菊花剛剛面世,還沒打開銷路,價格非常便宜。這樣的話,賺錢的機會就來了。
荀四為了能說服丁友江同他一起跑香煙生意,越說越來勁,真得是說的眉飛色舞,天花亂墜。
荀四說:鳳凰煙在東北,比我們這里的價格要高得多。因為東北人有錢。而黃菊花,東北人別說見過,聽都沒聽說過。我們呢,帶上幾箱黃菊花,到了東北就跟他們講:“這是為了跟鳳凰煙競爭,聘請專家設計,新出品的品牌煙。內在價值比鳳凰煙要好,價格也比鳳凰煙貴,但為了占領市場,可以按鳳凰煙的價格出售。”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掙到翻兩倍的價錢了。
丁友江不知可否,正在猶豫,荀四又出了一張牌。
荀四說:“干生意這一行,咱村的刁萬一可是好手。咱們拉上他,一定能掙大錢。到時候,香煙出手,再從東北帶些土特產回來。來回掙錢,還怕賠本嗎?”
對于刁萬一,丁友江知道,那個人腦袋靈活。本來已上了高中,可是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高中沒上完就輟學回村了。回村后,每天趕著集市口做生意。
就這樣,荀四、刁萬一、丁友江三人,開始跑東北,做香煙生意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