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凌晨1:55分,感覺自己實在是睡不著,想起來寫一篇關于“避免套路”的文章,看著枕邊熟睡的“大人”,又不忍心打擾,糾結片刻,還是像個偷東西的賊一樣,光著腳、提著拖鞋,自以為不會被發現的準備逃離案發現場似的,在最后一刻把房門打開準備離開時,心里正偷偷自喜,仿佛當時偷跑勝利大于文字帶來的快感,可是機智的“大人”還是用她那福爾摩斯般的神經系統把我的逃跑行動扼殺在搖籃里,此次行動宣告失敗。
? ? ? ? 其實剛開始我還有點悶悶不樂,后面一想“大人”也是出于對我的關心,于是我就老老實實的上床“睡覺”了,搞了半天平衡心理法,還是把手機拿出來看了幾篇文章,覺得滿足了就睡了。
? ? ? ? 早晨,每次“大人”去上班而我休假的時候,“套路”就是要給我把被子蓋好,再來一個上帝之吻,這種細微的表達方式確實是中國家庭少有的,但是是我們應該堅持的。
? ? ? ? 這就是我的“大人”,雖敏感但細膩,雖膽小但負責。
? ? ? ? 去年,有一次我去理發,在理發的過程當中商家推薦辦會員,給出的理由就是第一次理發免費,另外還贈送幾次理發和洗發,心想自己不洗,媳婦也能過來洗,也讓媳婦享受一下這種“高級”服務,考慮過后我決定辦了一張VIP卡。
? ? ? ? 本來這是個好事情,動機沒有什么不好的,但拿給媳婦后,才發現她覺得消費檔次太高了接受不了,我就說反正辦都辦了就干脆用吧。
? ? ? ? 不久后,有次媳婦過去做護理,在商家推銷的情況下,要了兩瓶洗發水,意圖是想把這個卡里的費用花完,可是最后結賬時因為商家提出卡里最后必須有一定余額,情急之下,反倒又沖了一部分錢,回頭的焦慮與憤怒讓我難以忘懷,至今我都還沒花完,當時我說這真是霸王條款吧,怎么能這樣子,情不自禁感嘆道:“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 ? ? ? 由此才引發我的思考,到底我們在生活中怎樣才能避免套路,選擇適合自己的東西呢?
? ? ? ? 遵循需求定律。真正的需求往往是我們在生活中容易忽視的,這就是所謂的剛需。比如這件事就暴露出我很盲目,我的剛需是理發,而我在沒有咨詢媳婦需求的時候誤把享受更好的服務為由的帽子強加于她,這就造成了矛盾。生活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我們總以為有些事明明都是為了他或者她好,卻總是得不到對方的理解,這就是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想問題。再就是買房、買車、買日需品都是同一個道理,比如買房首先考慮的是否需要房子住而不是這個房子有沒有投資價值,如果一套房子很便宜的買了但還沒賣出去,并沒有說明你賺了,只有真正賣出去了,才能算出你的投資回報率,此前都只能說是預期;買車同樣如此,但買車與買房還有性質上的不同,車是消耗品,房是增值品,車的風險系數要比房大的多,并且作為個人家庭來說汽車的實際利用率是非常低的,但車隱含價值就是提高生活品質;再就是買一些家電、衣服等等都是一樣。
? ? ? ? 看清價格優勢。在商品促銷方面,價格優勢總是讓我們的消費欲望變得沖動一些,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是比較貪小便宜或者很節約,此刻要弄明白的是第一考慮價格還是需求?理性來說,價格必須是在滿足需求的提前下考慮的。以前我在買東西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種情況,覺得這件衣服好便宜,買就一定賺了的心態,而往往買不到自己真正需求的東西,后來我調整了一下心態,盡可能買自己需求的喜歡的,當然最好是價格更低一點的,可能有時候多花了一點,但后期效應明顯,因為價格而產生不悅感逐漸減弱。
? ? ? ? 克服盲目從眾。我所理解的“從眾”代表這你對未來預期不自信,你才會盲目。往往我覺得當大家都意識到要去買什么了,我是會深入考慮的,一般來說,“從眾”的東西是大件,比如哪里的房子或者哪一支股票呀,我肯定用市場調研分析后再做決定,但如果說“從眾”的東西是小吃之類的,我覺得我會義無反顧的參與其中,畢竟民以食為天,面對美食,不用那么的理性啦。
? ? ? ? 以上,我只是簡單談了談自己的想法,不作為結論。
? ? ? ? 當然,如果你的老婆問你:“我能不能要這個東西?”我覺得此刻就不要再考慮那么多了,買了就對了。
? ? ? ? 這就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