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秋詞》
秋風蕭瑟,草木搖落,
北雁南飛,天地肅殺,
自古,便有悲秋之說。
從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
到杜甫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從吳文英的“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到秋瑾的“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總是悲戚壓抑的。
但劉禹錫的《秋詞》不一樣,
一掃悲秋的低沉,
他的秋比春朝更美好,
晴空萬里,鶴飛九天,
閃爍著湛藍的詩意。
劉禹錫,接受過義務教育的人
對他的大作應該都很熟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基本都會背的《陋室銘》,他寫的。
寫《陋室銘》時,他被人步步強逼。
原本被貶已是不如意,
上任時,還被當?shù)刂h故意安排到
特別差的宅院。
結果他泰然處之,門上題了對聯(lián):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可以看江景,不錯。
知縣很生氣,又讓他搬了家,
他又題:“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小河的風景也不錯,悠閑自樂。
知縣更惱了,讓他住到一個很荒涼的小宅子。
結果,他寫出了千古傳頌的《陋室銘》,
還讓人刻在石碑上,放在門口。
苔滿階石,草色青青,景也不錯;
彈彈琴,讀讀經(jīng),日子也挺安逸;
再加上我德行高尚,往來的都是飽學之士,
屋子簡陋又何妨?
寫《秋詞》時,劉禹錫是被貶在朗州(湖南常德)。
因為支持王叔文改革,
觸動了宦官、藩鎮(zhèn)和皇室的利益,
他在朗州已經(jīng)當了九年的司馬。
一天,朗州刺史竇常與其飲酒,
不禁悲嘆起劉禹錫這一路的坎坷。
“夢得(劉禹錫的字),
你在朗州呆了九年了,
圣上竟還不召你回去?
再想這秋意闌珊,你我江邊對飲,
真讓人說不出的惆悵啊……”
劉禹錫當然也惆悵,
之前他就寫過《謫九年賦》:
長沙之悲,三倍其時……
突弁之夫,我來始黃。
合抱之木,我來猶芒。
山增昔容,水改故坊……
賈誼屈居長沙也不過三年,
我這都三年,三年,又三年。
但他心中又始終存著一股氣,
這股氣不允許他在悲傷自憐里沉淪。
于是,他一杯飲下,隨即賦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其一》
都是秋天蕭條,寂寥,
我偏偏覺得秋天比春天好。
晴空萬里,一只鶴直沖云霄,
我的詩情也跟著馳騁于碧空之上。
全詩氣勢雄渾,有秋天的壯麗,
亦是劉禹錫不向環(huán)境低頭的豪邁與堅毅。
山明水凈夜來霜, 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 豈如春色嗾人狂。
——《秋詞·其二》
山明水凈,夜晚有霜,
樹葉變色,有紅有黃,
上高樓,神骨俱清,
才不會像春天膩到人發(fā)狂。
與前詩互補,前者偏勵志,
本詩偏冶情。
秋美在風骨,愛它理所應當。
一生起起伏伏,命運重重打擊,
二十多年時間都在流放,
亦不墮豪情,
所以,劉禹錫有個“詩豪”之名。
像朗州過后,他曾被召回京過,
但他偏偏又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新貴們一看,
咋,看不上我們新來的。
一合計,又把他貶出京了。
很多人都不理解,
為什么要給自己找事呢?
安安穩(wěn)穩(wěn)做你的官不好嗎?
可是,他是劉禹錫,
21歲中進士,三科登第,
30出頭就做到監(jiān)察御史,
安安穩(wěn)穩(wěn)做官不是他所愿。
“丈夫無特達,雖貴猶碌碌”
如果不能做一番事,
坐擁富貴也不過是庸碌之輩。
他要的不是假裝一切都好的和樂融融,
是一鶴排云上,
為將傾的大唐滌蕩天空。
生命之美,在于它的必然流逝,
而心若不老,則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秋日很好,
不同于春的嬌媚,
夏的濃烈,冬的素雅,
蒼勁有力,濃淡相宜。
縱算水盡山窮,葉落成空,
那老去的年華依舊可以風姿萬種。
縱算歲月朦朧,天涯西東,
依然可以覓尋當年遺落的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