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可以說是大片云集,馮小剛一改喜劇風格,拍了一部像散文一樣的《芳華》追憶似水年華。目前芳華位列12月國產票房榜首。而其他幾部,可以說是妖片云集。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這幾部片子都和妖有關。
《妖貓傳》《二代妖精》《妖鈴鈴》這三部賀歲大片只有陳凱歌一部是古裝片,陳導還是很遵循廣電總局的指導意見來拍。解放以前可以有妖。自從《畫皮》開始,中國電影誕生了魔幻片這一類型。在以前,不允許有盜墓題材,現在都可以改成魔幻片的外衣來拍。
比如烏爾善版本《鬼吹燈》不能有鬼字,改名為《尋龍訣》。陸川導演版本改名為《九層妖塔》其實是一部科幻片。
而《二代妖精》呢,影片中北極狐卻是是妖精,而且劉亦菲還自稱是狐貍精。這樣的稱呼對少年兒童朋友有沒有影響,
15歲以下的孩子還適合觀看《二代妖精》嗎?而且二代妖精沒有交代年代背景,不是過去,不是未來,應該是就是現代。
而且《二代妖精》還模仿國外的吸血鬼,營造了一個純種妖怪血統的環境,看樣子還要拍續集。而且同名網劇《妖怪制造局》也在拍攝中。
但是在三部影片的官方宣傳海報中,我們并沒有看到關于妖怪的宣傳?!抖窙]有北極狐的造型海報,《妖鈴鈴》也沒有僵尸吸血鬼的造型海報。
《妖貓傳》我們還可以接受,只是唐朝的一段野史,借楊貴妃的生死之謎探討了什么是愛情。
而《妖鈴鈴》是一部喜劇片,借妖怪之名娛樂大眾。里面吸血鬼,喪尸,道士輪番上陣。讓大家在電影院看到網絡電影一般的喜劇。
三部妖片,集中上映,影片類型雖然是一種嘗試,但是我們并沒有新鮮感。
因為在2014年網絡大電影流行以后,這樣的妖片我們看了數百部,院線級別也只不過制作和演員精良一些。故事都是俗套的故事,演技也就那么回事。
在《電影促進法》建議中所說,假如要把網大跟院線電影納入同等的監管標準當中。這意味著網絡大電影在題材上的優勢有可能會消失。畢竟相比于院線電影,網絡大電影在尺度上要大很多,目前每個平臺的網絡大電影還是集中在暴力、犯罪、軟色情、槍戰以及玄幻、鬼怪等題材。
三部妖片集中上映,是否說明我們的審查制度寬松了很多呢?這樣妖怪的片子大家都可以拍了呢?還是因為妖怪的片子只是某些大型影視公司的特權呢?
不過,就妖片事件來看,電影從業人員又多了一個新的方向。就是妖怪片可以大膽拍了,只要是喜劇就行。
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給一個明確的審查制度。不要一味向網絡大電影靠齊。
附 電影產業促進法(2016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