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假期放假也已經一個月了,在上學時,對忙碌的生活的抱怨仿佛還在耳邊,在家里每天躺在床上扮演著佛系青年。坐如老鐘,與世無爭。男生貼起來了面膜,女生喜歡上了養生。最近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戲非?;穑退阕约簺]玩也大概在朋友圈看過別人“曬蛙(娃)”。
這只小青蛙不喜歡坐井觀天,而是喜歡到處旅行,出門看世界。閑時喜歡在家吃飯、做手工、看書或是伏案寫字,小日子過得甚是清閑。
而這只過著與世無爭生活的小青蛙最近又被冠上了「佛系」這一頭銜,玩家們也自詡「佛系養蛙」。在“正能量”與”小確幸”熱潮退卻后,“負能量”與“自黑”正以更迅猛之勢在互聯網噴瀉而出,并形成了一股無法阻擋的文化現象——喪文化。
這種喪文化還把“鍋”甩到了佛教身上,人們把這種積極向下、無所謂、不費勁、不爭斗、不抱希望的消極人生態度包裝成「佛系」
而這種所謂的佛系,其實代表的正是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大家容易對號入座,產生共鳴,這種不值得被推崇的喪文化再次被推向風口浪尖。
仔細分析各種被冠以「佛系 xx 」頭銜的事件背后本質時,不難發現這些案例其實都在帶出一個消極的生活理念:對所有事都無所謂,隨波逐流,遇事不主動、不積極、不改變,還美其名曰此乃佛教宣稱的“一切隨緣”。
但實際上,真正的佛系不是消極避世,而是開悟后的明了,是對一切事物都不執著,以淡然的態度面對萬事,是一種積極的處世心態。
思想的高地,如果積極的東西不去占領,消極的東西就會爬上來。負面情緒人人皆有,但如果這種思潮一旦鋪開來,社會就沒有生氣了。如果所有人都是隨波逐流,對任何事都不拼搏不追求,那是很可怕的。
我相信我們當代的大學生仍熱衷于活出真我,敢于追求,而這種積極的例子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找幾個假期兼職的圖片)
?
誰的青春沒有一場顛沛流離!別在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別在該奮斗的年紀談”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