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今年夏天好熱,我快要中暑了。”
“兒子,中暑了?快點喝一瓶藿香正氣水。”
如果我看見這位大媽,真想反手就給你一……張藿香正氣水的說明書!好讓這位大媽知道,藿香正氣水不解暑!
然而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什么?藿香正氣水不解暑?不可能,它能解暑,這是常識,你錯了。”
那我就來科普一下,藿香正氣水,怎么就不能解暑?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暑,什么是藿香正氣水?這二者之間有何關系?為何大家都認為藿香正氣水能解暑,這是常識?
一、什么是中暑?
中暑:俗稱發痧,古稱中暍(音ye,讀一聲)。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干熱、肌肉松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征的一種病癥,由于暴露于高溫環境過久而引起身體體溫調節機制的障礙所致。
簡而言之——中暑是身體長時間的暴露在高溫環境下,身體機能紊亂。
二、什么是藿香正氣水?
藿香正氣水中以藿香芳香化濕,理氣和中,兼表解是主藥。以紫蘇葉、白芷發表解汗,并增強藿香理氣散寒之力為輔藥。佐蒼術、厚樸、大腹皮燥濕除滿;陳皮,生半夏行氣降逆,和胃止嘔;配桔梗開胸膈;用茯苓、甘草健脾利濕,加強運化功能。各藥配合,使風寒得解,濕滯得消,氣機通暢,胃腸調和。共奏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效。
看這幾個字——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為什么能“化濕”,自然是有藿香,白芷這些辛溫之物。用辛溫之物,來解高溫引起的中暑,這是在重上加重啊!
所以中暑了,最佳的急救辦法是:降溫。
在古代夏天,大家的降暑方式基本都是開開窗戶,打點涼井水,鋪個涼席,不蓋被的直接睡覺,或者吃些生冷,涼爽的東西,時間長了,就會涼到肚子,可能會導致上吐下瀉,這在當時被稱為“陰暑”。
到了宋代,用出處為《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來調理上述的陰暑。經過加工改良,到了現在大家常使用的藿香正氣水,然后這種錯誤的想法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三、其他解暑方法
1、在室外出行的時候,可以用黑膠傘防曬,自備一點口服補鹽溶液。在中暑的時候,可以調節電解質平衡。
2、在家里除了用空調和電風扇降溫之外,還可以用紗簾和涼席等物品,遮擋窗戶,減少陽光的射入,調節室內溫度;或者用冰箱里凍的小冰塊,放在杯子等小容器內,放在腳邊。
最后在這炎熱的夏天,大家還是哪涼快哪待著去吧!(?????)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