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個系列,說說英雄殺里面的人物的臺詞,每個英雄的臺詞都很獨特,也從側面反應了每個英雄的特點和一段自身的經歷,跟著這些有的沒的,我們來看看這些叱咤風云的人物為啥說這些話。
先從一個我最喜歡的說起,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
1、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是小說《三國演義》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廬》中,孔明午睡醒后所吟出的詩作,并非劉伯溫原創。至于為什么把這句話放在劉伯溫這,大概是想突出劉伯溫脫俗塵世的感覺,但現實的劉伯溫和另一位重臣胡惟庸打得不可開交,絲毫也沒有點脫出塵世的意思。洪武八年正月,劉伯溫生病了,朱元璋就讓胡惟庸探視劉伯溫,胡惟庸隨身的醫生給劉基開了藥方。“大劉該吃藥了。”
劉伯溫吃了藥后,病情越來越重,也就說出了游戲陣亡時候的那句“..殘念..”。
至于胡惟庸是不是被朱元璋授意做掉劉伯溫,我們沒有十足的證據,但是雄主朱元璋想借胡惟庸之手殺掉劉伯溫的心思倒是很明顯。
2、斗轉星移, 萬物乾坤。
朱元璋曾經夸贊劉伯溫,“吾之子房也。”可見劉伯溫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于世。
3、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亦缺。
有一個故事,主角是老朱和老劉,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吃燒餅,剛剛咬了一口,見太監急沖沖上來,朱元璋嚇了一跳,大早晨的這這是要來搶老子的餅?太監說是劉伯溫來了。朱元璋心里一合計,都是你丫的神機妙算,就把餅藏起來了。劉伯溫見朱元璋滿臉涎皮,心想這是有什么幺蛾子。朱元璋瞅見劉伯溫“性剛嫉惡,與物多忤”的模樣,心里也恨,“伯溫啊,你猜猜我把啥藏起來了。”劉伯溫掐指一算,就說出了上面的話。
前半句以燒餅形狀看,圓圓的,像月亮也像太陽,金龍是朱元璋,也就是被朱元璋吃了一口。
當時朱元璋什么心情,可以參考“一人一口酥”那個事。
4、最危險的就是最安全
這句現代話放在劉伯溫這稍微扯了一些,根據游戲,劉伯溫沒有手牌就不會被殺和被決斗,而其他大部分英雄沒有手牌就意味著離死不遠了。
趙武靈王趙雍(約公元前340年—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故當稱為趙雍,不叫嬴雍),戰國中后期趙國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1、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 胡服騎射固中原
戰國時趙雍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時候,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除了割地賠款也沒別的辦法。在地理位置上,東北同東胡相接,北邊與匈奴為鄰,西北與林胡、樓煩為界。想想這些不吃草只吃肉的“野蠻人”,趙國更是威風不起來。于是,得想想招了。
先說說這個胡服騎射,胡服似于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裝,與中原的寬袍大袖不同,打仗時候還是短窄的服裝更便利。騎射就是騎在馬上射箭,當時的中原一般都是步射。也就是從“步戰”轉向了“騎戰”,有點像步兵變成了輕裝甲兵,戰斗力倍增,機動性更強。
曾經總被別國欺負的趙國一下子戰斗力爆表,曾經總來找茬的中山國被打得被迫獻了4邑才算停止了“輕裝甲兵”的進犯,但是中山國還是被滅掉了,看來割地賠款解決不了問題 啊。
2、勢不可擋 誰敢不服
牛逼了的趙武靈王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云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筑了“趙長城”。喊出這樣的話,也不為過。
3、逆子! ? ; 天下事,死后眠!
他為啥在游戲里陣亡時要說逆子呢?因為他是被兒子餓死的。汗啊!
這個事在歷史上叫沙丘之亂,趙武靈王有個長子,公子章,原本是太子。后來趙雍喜歡了一個叫做吳娃的女人,吳娃漂亮可愛,生了個兒子公子何,怎樣才能表達對自己女人深摯的愛呢,干脆就立公子何當太子吧。這下公子章不樂意了,原本公子也不是一個吃素的料,恰在此時,吳娃完成了歷史使命,去上帝那領盒飯了,趙武靈王又想起當年的公子章了,還是我大兒子好。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時候也不知道是喪妻心痛還是當爹的愛子之心,猶豫不決,后來總算合計個辦法,自己退位,讓公子何當王吧。這下公子章不干了,憑啥讓他當王吧,于是在老爸和弟弟在沙丘游玩之時,向公子何假傳趙武靈王旨意,說是老爸要見你。當時宰相肥義覺得有詐,便提前獨身前往,被殺。于是,沙丘之亂的逆子公子成出來了,發兵幫公子何平亂。
這個公子章兵敗,逃到趙武靈王那里,沒想到竟然被收留。公子成一看,這要是留活口自己可就完蛋了,本來是幫現任王吧平叛,弄不好得被殺光全家,一不做二不休,也沒怎么跟公子何商量,直接圍困行宮,殺死公子章,把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就怕他死不透,圍了三個月。據說趙武靈王連樹上的鳥蛋都掏光了,爬上城墻只求不死,可還是難逃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