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沒讀書之前,我很焦慮:讀一個既不是985也不是211的學校,渾渾噩噩地過了兩三年,畢業(yè)后該往何處去?
選擇讀書,是帶有一半功利性質的。往小處說,是給自己找個正經(jīng)事做,不浪費大學的日子。往大了說,是因為“大佬們都愛讀書”——扎克伯格和比爾·蓋茨,大約每兩周看一本書,一年能看50本;李開復就更厲害了,一年能讀100本。
于是我開始了讀書。
但我遇到問題了。我以前看書是翻開書就老老實實地按著順序看,看完了就忘了,完全不知道這本書在講什么。翻開書,什么都知道,關上書,一頭霧水。
這樣讀書,讀再多,有用嗎?
而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讀書多少會有功利的性質在。如果讀了書卻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達到目標,那我們該怎么才能成長?我們該從哪里了解問題的解決之道,獲得人生的經(jīng)驗呢?
這就離不開對書籍的把握和運用了。
二、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里,作者大巖俊之介紹了他在創(chuàng)業(yè)如何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實際行動中,他用大量的書和實例來講解自己是如何做筆記,如何牢記書中的內(nèi)容,以及如何將書中的內(nèi)容付諸實踐。
大巖俊之,可以說是個非常有規(guī)劃,也擅長學習的人了。
他在公司做銷售的時候,銷售額年均增速1.5倍,并且銷售業(yè)績始終保持在第一。后來他在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因為發(fā)現(xiàn)“成功人士皆為讀書家”,所以他開始一年讀300本以上的書。為了能夠速讀,他學習了各種速讀法,在這本書里,他分享了自己關于閱讀的一些經(jīng)驗,希望能夠幫助想要讀書有效果的你。
三、如何有效率地讀書?
想要把握書籍的知識,就要能夠讀懂、讀透,而上班族要兼顧工作和家庭,業(yè)余時間比較少,想要讀書又快又好,就要學會在有限的時間里讀更多內(nèi)容,并且收集更多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在此推薦兩個方法。
1.時間意識。
我們處理工作的時候會考慮時間,追求效率,但其實我們閱讀的時候也應該加強時間意識。
針對商務類書籍,一是我們不需要從頭到尾地讀,而是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對自己有用的部分重點讀就好。
二是事先給自己說“本次閱讀只有30分鐘。”會提高你的注意力和效率。比如抽出上班前的半個小時讀書時,給自己說:“我只有半個小時的時間讀書”,你會加速視線的移動,閱讀效率會很高!
如果想把一本商業(yè)類書籍從頭讀到尾,可以在閱讀之前,評估這本書的閱讀難度和你的速度,再估計所需要的時間,然后分幾次完成。
2.主動式閱讀。
之所以讀書成了無用功,就是因為我們閱讀的時候偷懶了!
學霸是怎么學習的?預習課本,嘗試自己理解,然后聽課的時候著重聽不明白的地方,相當于是一邊聽課,一邊思考、吸收,最后還要做作業(yè)鞏固、常常復習。
而我們常常會出現(xiàn)“讀著讀著走神”、“讀完了記不得講了什么”等情況,就是因為我們完全是被動地“聽”作者的觀點,而沒有主動地和作者“交流”!
我們帶著問題去讀,就是主動地把自己的問題告知給“作者”,從書中找他的回復。
如何做到帶著問題讀書呢?
①明確自己讀書的目的。
②瀏覽序言、目標、后記部分,大概了解書的內(nèi)容。
③確定問題(深入閱讀的目的)。
這個過程相當于是“預習”、“提問”、“思考吸收”,是有效率的主動學習。
作者列舉了他讀《周末創(chuàng)業(yè)》的例子:
目的是了解周末創(chuàng)業(yè)。
瀏覽了之后,他確定問題是:周末創(chuàng)業(yè)是什么,周末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缺點和怎么做到周末創(chuàng)業(yè)。
四、怎么將書中的內(nèi)容付諸實踐?
想要真正把知識學到手,我們還是得“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實用性閱讀指南》里提出的“實踐”建議如下:
①設定行動目標:符合“smart”法則。比起“想創(chuàng)業(yè)”來,選擇設定“一年后,想以職業(yè)書評人的身份創(chuàng)業(yè)”顯然更讓人想做到。
②找到自己的位置,對比和目標的位置并分析。假如目標的位置是100%,自己現(xiàn)在的位置是10%。
③填補現(xiàn)在和目標之間的差距,設定具體行動:使用5W1H法則,即who、where、what、when、why、how。
不急著一下子做到100%,而是選擇先做到20%,想象一下20%應該是什么狀態(tài),為了做得更好一些,思考如何通過一些小步驟把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改變成20%的狀態(tài)。
④選擇一項,并細分成明天就能開始的具體小步驟。上文提到的具體行動有很多,但一次最好只做一個行動,然后一個行動劃分為具體的步驟。
這些步驟分的比較細,其實不管是對閱讀有一定基礎的讀者還是閱讀的小白,最簡單、最能夠堅持的的方法就是看了這本書,寫下一些具體的行動,并且馬上去做。
我前段時間看了《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本書提出的核心觀點就是“一元化筆記”,所以我比較了之后,停用了其他筆記,選擇了一本最常用、最喜歡的筆記,然后按照自己整理的“怎樣做標記”、“怎么給信息分類”、“怎么回顧信息”的方法把這本書活用了起來,慢慢感受到了這本書對于做筆記、收集信息和產(chǎn)生創(chuàng)意的價值。
五、如何讀書不半途而廢?
1.多本書交叉閱讀。
最好選擇不同領域的,多個領域不僅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而且有助于創(chuàng)意的產(chǎn)生。此外讀一些專業(yè)、枯燥的書感覺比較困難時,可以換個思維。
2.不要想全部都理解、記住。
這樣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一本書里不懂的地方可以跳著讀,或者反復讀幾遍,而不指望一下子就可以理解、記住。
六、
想要從書中獲取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一是要讀明白書的重點,能夠自己總結知識點,這需要良好的閱讀習慣、筆記、思維導圖等的幫助;二是要把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收集起來,在生活中實踐,解決自己面對的問題。
我之前想做手賬,看了《把小日子收進手賬里》,學會了選擇筆記本、排版、布局等技巧;為了做讀書筆記,學習了《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關于讀書的方法,我又看了《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這些書籍的作者,就是我的老師,我所有不會的問題,都可以向他們請教,而他們的經(jīng)驗,也將被我運用到我的生活上,讓我一步步打怪升級,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