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就是一個哲學命題。
為了吃透導演湯姆·霍伯鏡頭下的哲學思想和價值體系,我又重新看了一遍《丹麥女孩》。
再次看《丹麥女孩》,少了很多情緒,沒有了第一次的那種耳目一新和歡欣雀躍感。不過也好,這讓我更理性的去了看一遍它。
影片開場鏡頭是醬紫的:天高地闊。湖水。被蘆葦墊子圍繞著的湖。五棵纖細的樹。隨風搖曳的草叢。
然后鏡頭直轉到男主的畫作——那五棵纖細的樹,Greta(女主)困惑著看著Einar(男主)的作品,不知道有沒有人get到這個鏡頭。雷伯的厲害之處在于通過一系列精神分析的符號,節省了許多臺詞敘說的冗余和枯燥同時又能展現電影的藝術性。影片開始的景色鋪陳,以及Einar的所有風景畫都指向這些意象符號,暗示流露出Einar內心的柔軟和掙扎。
那些景色,在結尾的鏡頭又出現了一次,當Einar死后,Greta來到了Einar的故鄉,就是那個常常出現在Einar的畫作中的,那個全部都是樹和湖的地方。長鏡頭和寧靜的色調仿佛在昭示著Einar重新回到了母親的子宮,那個溫暖如初,一個人性征最初形成的地方。這個另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
Einar還是丈夫角色的時候,那種女性的小嬌羞就已經暴露無遺,只能說是小雀斑的演技實在巧妙高超極了。其實有心點去看,劇本刻意鋪陳了在一次party上,Gerta講起她主動追求Einar那段往事的時候,有一種女王捕獲到心愛獵物的驕傲感,而Einar只是嬌羞地微笑,那種微笑,讓我看了都有一種想把他掰彎的沖動。
那么后來,Einar是如果一步一步被妻子Gerta掰彎,然后召喚出來Lili這個女性角色的?
由于老婆不靠譜閨蜜的放鴿子,使得Einar不得不穿上女人的衣服為Gerta當模特。當Einar欲拒還迎地接過妻子遞上來的女性的精美的鞋子和絲襪的時候,我又get到了他眼里的那種跳躍的渴望,真是一枚嬌羞的小心機。當Einar穿上絲襪的那瞬間,他的內心戲全被他的眼神放出來了,那種復雜,悸動,喜悅,讓Einar內心的Lili將要呼之欲出,但是他還在壓抑著,并沒完全釋放。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對白,Gerta為一名男子畫人物肖像,為了安慰他,說了這樣一段話,“一個男人要習慣被女人注視很難,女人當然已經習慣了,但男人嘛,要屈從于女性的注視會讓人不舒服。”這段臺詞和情節的設置讓我感受到導演對長久以來受男權語境下的藝術領域和社會失語的調侃。
但,影片中已經暗示過男人在女人的注視下會感到不自在的心理機制,然而Einar穿著女性的裙子和絲襪,被Gerta和Gerta的閨蜜注視和夸贊的時候卻沒有不自在,反而興高采烈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正是因為在他的內心認知結構中存在著的性別認定障礙。Einar男人的生理性別下包裹著女人的心理性別——Lili。因此他并不排斥這種男扮女裝的行為,反而和自己的老婆玩起了姐妹淘啊思密達!
跟老婆玩著姐妹淘和女扮男裝去party的過程中,Einar樂此不疲,Gerta更是借著讓Lili當她模特的東風,事業進了一大步。Einar男扮女裝當模特的時候,他低頭的幅度令他像一朵嬌花,又或者一只逆風風行的蝴蝶,脆弱得讓你不堪碰,正如本老師那角色所說,仿佛吻他之前要先獲得允許。Einar的每一個坐姿,每一次行走,換上新衣的旋轉,抽煙時的自憐,都是真正的女人所為。不論他的女裝扮相美或不美,他在他的周身散發出一種氣場,那氣場便叫做美麗(身為女性我自愧不如)。
我不知道當Gerta看著自己的丈夫穿著女性的衣服,盡顯女性的嬌媚和性感的時候,內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我試圖把自己設身處地放到人物體驗中去,最后只覺得,也許他們覺得刺激吧,藝術就是通過刺激來創造啊!藝術都是和特立獨行掛鉤的,而最后也還是要回歸生活,當回歸生活的時候,從來就是悲劇收場。
當Gerta終于意識到事態不妙的時候,Ginar也已經在扮演Lili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對著鏡子不斷撫摸自己的身體的時候,他自戀地欣賞自己的軀體,幻想自己是個女人該有多美,然而悲哀地看見自己的器官,自欺欺人地將它藏起來,繼續幻想自己是完美的。這個設計確實精妙。
影片進入后半段,觀眾一開始對于他性別的好奇心已經逐漸淡去,此時該拿出最大的矛盾來,把最深層的東西剖出來。但導演只是繼續讓情節快速地走下去,第一次手術之后,和妻子爭吵,然后是第二次手術。件件事都是點到為止,走馬觀花地把他的一生走完,影片的節奏便變得奇怪。在這一點上,導演欠缺了一個火候,對Einar和Gerta的內心刻畫太少,有點功利。就如同我寫文寫到最后也急于收尾一樣。
看過影片的人,應該都知道Einar和Gerda,甚至Lily和Gerda彼此是相愛的,然而我們不知道這愛是如何維系下去的。Lily總是在問她美么,然而我們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我們是如此想感同身受,卻做不到。導演一直是用男性的視角來看待粗線條的表達這個深刻的題材,雖然拍攝手法很美,男女主角很美,意境很美,畫面很美,甚至服裝發型都很有獨到的品味。但是,這些華麗麗的視覺沖擊其實有一種淺薄的味道,真愛不是藝術品,真愛應該更有重量,沉甸甸的叫你拿不出簡單詞語來形容,讓你可以在很多個夜晚腦海中回味無窮。而不是淺嘗輒止,過后想不起其中的味道。不得不說,這是片子中唯一的一大遺憾。
Ps:最后真心要說一句,小雀斑演女人真的好美,演技爆棚,雖然有點用力過猛。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Alicia,她真的很棒。把一個很艱難的角色塑造的感人至深。她成功地演繹了一個善良的妻子、一個貼心的朋友、一個求愛不得卻甘于付出的女人、一個真善美的人。這個角色受的折磨并不比Einar少,所需要的勇氣甚至比Einar多。他們在一張床上,隔著一張紗幔,她伸手去觸摸Lily,她曾經的丈夫。多讓人心酸。她愛他,無論他怎樣變化,直到他死去。她的哭泣都是他帶來的,看見他痛苦,她便痛苦。我全程有好幾個淚眼,都是被Alicia塑造的角色征服。以至于當我直到她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時候,我一點都不驚奇,她實至名歸。
終于熬完了這篇稿,可以滾去睡美容了。晚安思密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