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好幾個朋友說炒股虧了錢。
我想分享我的一個觀點:“不要利用K線來分析技術指標炒短線”。
你可能會問,我是誰啊?我炒股嗎?我炒股賺錢了嗎?炒股不分析K線怎么炒?
我想告訴你的是,我只不過是一名無名小卒,而且我曾經也炒股也虧過錢,但現在的我比那些炒短線而虧了錢的人贏得了時間,更重要的是贏得了寶貴的注意力,而且我將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用在了實現自我成長上,我想說的觀點是與其投資股市不如投資自己, 炒短線就是個坑,K線圖更是沒有用。
絕大多數人認為炒股需要盯盤,需要分析K線圖,分析各種技術指標,實際他們也是這么做的,但是K線圖真的能幫你賺錢嗎?想必這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現在要告訴你的是,K線圖對于我們個人幾乎都是沒有用的。
用信息論的觀點來分析為什么K線不管用:
首先,讓我們先來搞清楚信息論的基本原理,如果只有一個人知道某一個信息,而其他人都不知道,那么這唯一的一個人就能賺錢,如果這個信息早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么它就不靈驗了。
因此,從信息論出發,我們就知道那些已知的技術指標,比如K線,就不能幫助炒股的人掙錢了。
股市中最后一個被發現“特別靈”的股票技術指標就是著名投資人 彼得 林奇發明的PEG(市場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他因此也創造了股市上的不敗神話,但他四十多歲就收手了。
股神巴菲特從來不畫K線,他不畫因為那些東西沒有用。
當今全世界可能只有著名的對沖基金文藝復興公司敢說它找到了更多的有用信號,而且能夠組合的很好,而其他公司即便Google,微軟這樣的公司也未必做到,何況是我們散戶呢。
因此,可以講在未來,散戶除了買指數基金,沒有更好的交易方式,因為你不可能比得過那些既有資源又有技術的大型對沖基金。
這也就是為什么巴菲特考常識能夠賺到錢?那是因為大多數人炒股不靠嘗識,而靠分析K線圖;
為什么巴菲特靠價值投資能賺錢?因為大多數人在投機,沒有價值投資的耐心;
為什么股神都去上課賺錢了?因為股神們上課賺錢比炒股賺錢多;
為什么彼得林奇最終還是出書告訴大家賺錢的秘密?因為守著這些的秘密價值不大了。
摘自 吳軍《硅谷來信》第44封 為什么好的投資人從來不畫K線。
既然K線圖沒有用,那么我們如何去炒股,或投資呢?
圍繞目的進行資產配置
投資應該選擇長期復合增長的回報,關鍵在于找到能夠搭上某種得益于經濟增長的“工具車”。
在股市低迷的時候要能夠買入股票,在股市高漲的時候,要知道拿回多少利潤。
根據個人情況要設定一個合適的目標。
建議:
1、選擇好投資工具,對于大部分人不必考慮“風險投資、金融衍生品和高價值實物”
2、如果決定在一個城市長住,而且有能力買住房,就應該買,如果沒有能力則不要為了買而買,讓自己和家人負債累累,造成生活質量下降;
3、股票和債券,股票的好處是可以獲得長期增長的機會,從世界范圍、幾百年歷史上看,股票投資依然是好的投資工具,對于絕大部分人,
只要考慮那些交易成本極低的指數基金即可;
4、選擇一個歷史上表現比較好的指數基金投資,加一組好的債券,國庫券幾乎是唯一的投資工具 。
中國股市的“黑五類股票”,小股票、差股票、題材股、次新股、偽成長股。
對于后四類要堅決遠離,對于第一類,如果是一個新公司,規模小到不怕,如果長期不產生利潤也要遠離。
5、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對風險的承受力和用錢的時間,按比例將資產分配到股票和債券中。
6、如果在股市上投資的運氣比較好,投資組合中股票的收益比例會遠遠超過債券,這時你需要拿回一部分股票的收益。
最后,當股市大跌時,恰恰不是你割肉的時候,這時候,你應該用債券或者現金買入股票,維持當初設定的股票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
這時,其實用比較便宜的價格在投資。投資組合的微調每年來一次就夠了。
摘自:吳軍《硅谷來信》第152封 圍繞目的進行資產配置
最后綜上說下我的觀點:
放棄掉投資個股,放棄K線圖,放棄炒短線,放棄投機。
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圍繞著目的進行資產配置,選擇股指基金、國家債券進行投資,將目光放長遠。
其實,最值得的投資應該是投資自己,讓自己的認知升級,讓自己成長為更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