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小麗初到急診科還不到三月,一天晚上科室有事,通知她加班,換好工作服的她,剛剛走進搶救室,“醫生!醫生!心臟病發了!快來救命!”一位中年男子突然步伐不穩幾近摔倒地沖進搶救室,雙手緊捂胸口,隨同女子心急如焚,大聲喊道。
這一幕突發狀況,讓在場人捏了一把汗。
小麗頓時呆住了,一時間頭腦一片空白,腳像是被釘子盯住了,到底是先扶病人上床,還是先叫醫生,抑或呼叫其他護士幫忙......
還沒等小麗回過神來,分診臺王大姐已經推門而入,協助病人躺上床,值班黃醫師也來了,搶救室的另一名護士婷婷給病人吸氧,并準備心電圖檢查。可正做心電圖檢查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又發生了:患者胸痛加重,大汗淋漓,焦躁不安。
心電圖檢查顯示為明顯ST段改變,診斷為急診心梗。
此時小麗才緩過神來,在婷婷的指揮下給病人采了血,查血常規,心梗三項,發放口服藥。心內科醫生也匆匆趕到搶救室,進行會診。再次確診為急性心梗,需要馬上行急診PCI手術,接著,家屬簽字,急診大樓16樓的導管室啟用。
手術開始,穿刺、造影、球囊擴張……
手術成功,患者獲救。
從自大門口接到病人,到病人手術開始,居然只有60分鐘時間。
病人送走,小麗舒了口氣,也很后怕,要是當時自己一個人,能應對這樣的胸痛病人嗎?
下班之后,小麗特意找到婷婷,詢問這樣的病人如何處理,又跑到分診臺找王大姐請教,最后還找到黃醫生指點,回家自己又查了胸痛病人的急救護理相關資料,總算弄清楚了三個問題:
1、什么是胸痛?
2、標準的胸痛病人處理流程是什么?
3、三種致命性胸痛: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急救護理要點是什么?
1、什么是胸痛?
胸痛是指位于胸前區的不適感,包括悶痛、針刺痛、燒灼、緊縮、壓榨感等,有時可放射至面頰及下頜部、咽頸部、肩部、后背部、上肢或上腹部,表現為酸脹、麻木或沉重感等。根據我國地區的研究資料顯示,急診就診的胸痛患者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高居致命性胸痛病因的首位。
急性肺栓塞與主動脈夾層雖然發生率較低,但臨床中容易漏診及誤診。因此,本文對這三種致命性胸痛疾病的急救護理作重點敘述。
面對主訴胸痛就診的患者,首要任務是快速地查看患者生命體征,簡要收集臨床病史,判別是否存在危險性或者具有潛在的危險性,以決策是否需要立即對患者實施搶救。
所以說,預檢分診是篩選胸痛病人的第一道關口。
高危胸痛病人按預檢分診的原則,歸入二級危重病人,要求5-10分鐘內處理:病情有可能在短時間進展至一級,或可能導致嚴重致殘者,如急性意識模糊/定向力障礙、復合傷、心絞痛等。嚴重疼痛(疼痛評分≥7/分)應盡快安排接診,并給予病人相應處置及治療。
2、標準的胸痛病人處理流程是什么?
對于生命體征異常的胸痛患者,包括:神志模糊和(或)意識喪失、面色蒼白、大汗及四肢厥冷、低血壓[血壓<90/60mm Hg(1mm Hg=0.133k Pa)]、呼吸急促或困難、低氧血癥(Sp O2<90%),提示為高危患者,需馬上緊急處理。在搶救同時,積極明確病因。對于無上述高危臨床特征的胸痛患者,需警惕可能潛在的危險性。
下圖為胸痛病人處理流程圖。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包括STEMI、NSTE-ACS、UA)的急救護理要點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賽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UA)。
ACS常表現為發作性胸痛、胸悶等癥狀,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其護理要點如下一句話:爭分奪秒明確診斷,符合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支架介入)條件者盡快手術。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采用經皮穿刺技術送入球囊導管或其他相關器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或梗阻,重建冠狀動脈血流的技術。目的是在第一時間處理堵塞冠脈.
1、立即送進搶救室,囑其絕對臥床,患者制動。
2、急查18導聯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血常規、生化、電解質、D-二聚體,明確診斷。
3、護士上心電監護、監測雙側上肢血壓。建立靜脈通道。明確診斷后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洛180mg口服,服用前需排除用藥禁忌;吸氧、心電監護、建立靜脈通路、鎮痛鎮靜支持治療。
4、明確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同時請心內科會診,醫師對患者進行再評估,確診是否急性心梗,如系急性心梗,由急診科醫師完成急診病歷,并開具住院證,心內科醫師負責通知心內導管室或病房做好接診準備,急診科醫護人員負責護送患者,特殊情況下心內科醫師陪同。
心電圖若提示ST段抬高,心梗三項二項陽性通知心內科醫生,是否行急P,無此條件行溶栓治療(老年人慎用)。心肌酶譜陰性者轉留觀室觀察,6小時候復測心電圖,或者再次疼痛時詢問醫生是否需要做心痛圖。
5、根據目前評估,高危轉住院觀察,低危告知病人冠心病風險及注意事項,行運動平板心電圖或冠脈CT或心血管專科門診復診。
6、按醫囑給予藥物治療:止痛藥(哌替啶50~100mg肌注或嗎啡5~10mg皮下注射);監測血壓的變化,維持收縮壓在100mmHg以上,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7、 疼痛發作時應有專人陪伴,允許病人表達內心感受,給予心理支持,鼓勵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緊張情緒與思想顧慮,應該做到邊緊張有序的操作邊給予心理安慰,盡量讓患者情緒放松,也要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家屬保持安靜,注意監護儀的報警聲盡量調低,以免影響病人休息,增加病人的心理負擔。煩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使病人鎮靜。
主動脈夾層的急救護理要點
主動脈夾層是由于主動脈內膜撕裂,血液進入血管壁內,造成主動脈剝離或破裂。約有半數的主動脈夾層由高血壓引起,尤其是急進型及惡性高血壓,或者長期未予控制及難以控制的頑固性高血壓。
患者常以驟然發生的劇烈胸痛為主訴,其性質多為刀割樣、撕裂樣或針刺樣的持續性疼痛,程度難以忍受,可伴有煩躁、面色蒼白、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現。胸痛的部位與夾層的起源部位密切相關,隨著夾層血腫的擴展,疼痛可隨之向近心端或遠心端蔓延。主動脈夾層可以說是大血管疾病中最危重的病癥。其最顯著的表現形式為猝死率高。據臨床數據統計,患者多在40-50歲急性發病,主動脈夾層破裂的死亡率為80%,若患者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時,發病后一旦急救措施不當,很可能在短短數分鐘內死亡。
其急救護理要點一句話:控制血壓,減慢心率至關重要。
1、立即送進搶救室,絕對臥床休息,保持舒適體位。
2、急查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血常規、生化、電解質、D-二聚體明確診斷。
2、持續心電監護,監測雙上肢血壓變化,維持在12~17.3/8~12KPa之間。如雙上肢血壓相差>20mmHG,詢問醫生是否請心胸外科會診。嚴密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及疼痛程度并做好記錄。
3、給予氧流量1~3ml/min,以提高心肌及組織供氧。
4、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降低血壓。常用硝普鈉,同時給予β受體阻滯劑,以迅速降低血壓,減少心肌收縮力。盡快控制病情。
5、鎮靜止痛,根據病情給予嗎啡等。
6、保持環境安靜及患者的大便通暢。
7、消除患者的緊張及焦慮心理,保持病情穩定。
肺栓塞的急救護理要點
肺栓塞包括肺血栓栓塞癥、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癥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癥為最常見類型,通常肺栓塞所指的即為肺血栓栓塞癥。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癥的主要血栓來源,多發生于下肢或骨盆深靜脈。
因此,肺血栓栓塞癥的危險因素與深靜脈血栓形成相同,包括原發和獲得性兩大類危險因素。
呼吸困難及氣促是肺栓塞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見于80%的肺栓塞患者。嚴重者可出現煩躁不安、驚恐甚至瀕死感,可能與患者低氧血癥有關;暈厥或意識喪失可以是肺栓塞的首發或唯一癥狀。患者呼吸頻率增快是最常見的體征,可伴有口唇發紺。循環系統的體征主要為急性肺動脈高壓、右心功能不全及左心室心搏量急劇減少。常見心動過速、肺動脈瓣第二心音(P2)亢進或分裂、頸靜脈充盈或異常搏動、三尖瓣反流產生的心臟雜音、右心奔馬律、肝大、肝頸靜脈回流征、下肢浮腫等體征。少數患者可有心包摩擦音。血壓下降、休克提示大面積肺栓塞。患者下肢腫脹、雙側周徑不對稱、腓腸肌壓痛提示患者合并深靜脈血栓形成。
急性肺動脈栓塞的急救護理要點,一句話總結:面罩給氧,做好氣管插管準備,及時轉專科治療。
1、立即入送進搶救室,囑其絕對臥床,患者制動。
2、急查心電圖,心肌損傷標志物、血常規、生化、電解質、D-二聚體明確診斷。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系統作用下產生的可溶性降解產物,為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志物,可作為急性肺栓塞的篩查指標。D-二聚體<500 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癥。
3、病情觀察
⑴呼吸困難: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必要時心電或氧飽和度監測。
⑵胸痛
A根據患者胸痛的不同程度按醫囑適當給予不同止痛藥,用藥30分鐘后觀察用藥效果。
B存在循環障礙比如休克等,應避免使用具有血管擴張作用的阿片類制劑,如嗎啡等。
⑶咯血的護理:注意觀察咯血的量,患者的生命體征,保持氣道通暢,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4、SP02<90%,面罩給氧仍不能上升,或D-R聚體陽性請重癥醫學科會診。是否行胸痛三聯(冠狀動脈、肺動脈、主動脈增強CTA)。
5、做好氣管插管準備。
6、備好相應急救轉運箱,醫護送病人轉診到相應專科科室。
通過問老師、查資料、現場觀摩學習,小麗終于弄懂了什么是ACS、其中STEMI、NSTE-ACS、UA又分別代表了什么,主動脈夾層和急性肺栓塞最重要的急救護理措施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當小麗下次獨自面對胸痛病人時,再也不會手足無措。
對胸痛病人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所以嚴格按照胸痛病人的救治流程、及時明確診斷,能夠有效地提高胸痛病人的救治率。作為一名護士,更是要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活。
急,與時間賽跑。救,與死神博弈!
參考文獻
1.中華心血管雜志編輯委員會.胸痛規范化評估與診斷中國專家共識.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8):6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