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也是決定一個人,一生命運的最重要階段。青春,是最美麗的花季,是早上初升的太陽,是綻放生命的最重要時刻。
然而,有的人在這大好的青春年華里,吃喝玩樂,虛度了光陰,然后庸庸碌碌的過一輩子。而有的人,卻在這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里,努力拼搏奮斗,活出了精彩的一生。
01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集團創始人,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他出身寒門,在改變命運的重要時刻,經歷過三次高考,最后拼盡全力考上北京大學。
在大學期間,讀了800多本書。大學畢業后,每年還要堅持讀100多本書。
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但是他卻毅然決然的,辭去了這份難得的工作。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辦起了培訓班。從小培訓班做起,越做越大,來參加培訓的學生越來越多,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員出國留學,幫助學員們實現了留學夢。
一直到今天,新東方已經是一個著名的教育機構,俞敏洪也成為了一名傳奇人物。
俞敏洪說:“人生奮斗的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
在青春的歲月里,在不怕失敗的年紀,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投入全部的熱情,去拼搏努力一次,也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成功。哪怕失敗了,也不要怕,因為從失敗中,能夠總結出經驗教訓。‘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們還有再重來一次的機會。終有一天,我們會成功的。
02
王金戰,高考戰神,全國優秀教師,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等等,他有很多頭銜。他曾經帶過一個班,共有55名學生,其中37人考進了清華、北大,10人考進了英國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名校。
他之所以有現在的高度和今天的成績,是他在自己的青春歲月里,努力拼搏拼出來的。
他曾經也是一名差生,在上中學時,不好好學習,只想著畢業后趕快參加工作。當老師說要重點培養班里前五名學生考上大學時,王金戰找到老師表示自己也想考上大學。
老師聽了他的話,像看外星人一樣看他,并且用很鄙視,又怕讓他看出來的眼光看他。當時,他第一次感覺到了什么叫恥辱。那幾個學習好的同學還嘲笑他:“你要是能考上大學,我們就直接大學畢業了。”
一個眼神,一句嘲諷的話,激起了他的斗志,他發誓,一定要考上大學。
從此,他進入了勤奮學習,努力拼搏,爭取考上大學的歷程。
他找來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課本。別人一道題一道題的去做,他一本書一本書的來學。別人吃飯時他在學,別人睡覺時他在學,別人玩耍時他在學。他對學習達到了一種癡迷的境界。
最后,他如愿以償的考上了大學,并且是班里唯一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
王金戰沒有辜負他的青春,沒有虛度最美好的時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用拼搏奮斗的青春,換來了今天的輝煌。
03
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海倫·凱勒。她是生命的奇跡,她是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她是二十世紀全球最杰出的女性。
一歲多時,疾病奪走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從此她生活在了黑暗和寂靜里。七歲時,家人給她請來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莉文,這位老師在海倫·凱勒的一生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她跟隨莎莉文老師學寫字,學說話,學閱讀,學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學習的過程,對于一個盲聾啞人來說,是極其艱難的。
海倫·凱勒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學會了說話,閱讀,寫作和與別人交流,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從哈佛大學畢業。一生寫作十幾部作品。
她每天用三個小時自學。再用兩個小時默記所學的知識。然后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將自己用三個小時所學的知識默寫下來。剩下的時間她運用學過的知識練習寫作。
她說:“我發奮求取知識,目的在于期望日后能使用,為社會貢獻一點力量。”
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她把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受到了各國人民的贊揚。1964年,榮獲總統自由勛章。
她在她的青春年華里,克服重重困難,勤奮努力,學到了淵博的知識。她利用她的知識和智慧,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她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她是一個奇跡,她是一個閃閃發光的人。
04
正如奧斯特洛夫斯基一句名言所說: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于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于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網上找到一句話這樣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
奮斗吧,正在青春年華里的年輕人,為了自己擁有一個精彩的未來,為了將來不后悔,選擇一個有些難度的目標,努力拼搏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