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人說,你的審美有待提高,這話乍聽好像也沒什么問題,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根本沒什么道理。因為他們所謂的審美到底是指什么?我穿一件不夠時尚的衣服,他們說我落伍;我搞一個普通的發型,他們說我老土……。這里的意思難道是指我跟不上潮流就是審美不行?說實話,這個我還真不承認。我更愿意承認的是,你們時尚,說明你們默認時尚的就是美的,就是代表身份地位的,除此之外,與審美并沒有什么關系。
人生短暫,從出生到死亡,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好還是不好,有賴于生存環境的評價體系,沒有什么共同答案。然而,在社會中浸染,思想意識難免受限,以致于人生選擇受限。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智人區別于其他動物的一個優勢在于會講故事,尤其善于編造虛構的故事。所以,善于編故事的人會獲得種種好處,受制于故事的人難免手腳被縛,困于一個又一個的無形囚籠之中。與此同時,善于編故事的人也是善于解構故事的人,而受制于故事的人也是盲信故事的人。
美就屬于虛構故事的一種,既然虛構,所以并非天然存在。以人類視角看,動物界除了人類,鳥以好看的羽毛為美,孔雀以漂亮的尾巴為美,公羊以大而結實的犄角為美,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但恐怕這些特征美不美倒在其次,主要目的應該與物種繁衍有關。只有人類才會賦予其美的意義,這只不過是人類自作多情的一種表現。
在人類身上,美與權力地位有關,人類認為美的東西是有權力地位屬性的。人類等級制出現之后,最有權力的人,其裝束顯別于其他人,所使用的材料稀有珍貴,用來顯示其身份地位,至于美不美,天知道,即便后來有所謂的藝術加持,其本質也并未改變。有權力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有壓迫,因為,權力意味著擁有話語權,對沒有話語權或失去話語權的就會構成有形或無形的壓迫。這并不難理解。
流行時尚這種東西很容易讓人接受其美的屬性,且不說這有沒有道理,至少大眾心里是自覺不自覺地認可這一點的。消費主義時代,商家喜歡制造各種概念,也包括編造各種美的概念。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美這種東西也開始專業化,普通人不需要再去思考什么是美的,自有專業的美的制造商告訴你。這些專業人士會給你一堆名詞概念,以夸張手段不斷地給你洗腦,讓你覺得高深莫測,并且情不自禁地將其與價值聯系起來。所以那些成功的美的制造者,無一例外會讓自己美的產品有高昂的價格,越是高昂,人們就以為真的是那么一回事。若有人去算成本賬,他們會振振有詞地說美是無價的,關于審美的投入是難以用世俗的商業法則衡量的,殊不知他們做的就是世俗得不能再世俗的生意。
時尚有一個特點,就是最美的東西永遠都在未來,在未萌的想象里。所以,時尚有內生動力,即便新瓶裝舊酒,有時也會被人奉為圭臬。時尚會過時落伍,同時時尚也永遠是新的。梭羅說“每一代人都在嘲笑老式樣,可又虔誠地追求新式樣。”至于“新式樣”是否比“舊式樣”美好,恐怕并不能說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道理。因為美沒有什么標準,很難確切地說一件器物在美的程度上得到了改進。那人們為什么去追求時尚呢?僅僅只是因為盲從盲信?恐怕并不是這么簡單。前面說過,美常常與價值相勾連,具體體現在價格的高昂,于是美的東西價格自然貴,追求時尚自然也很貴。于是,對于時尚的人,與其說懂審美,還不如說購買力不錯,身價地位高于一般人。越是貴的時尚,這方面的意味越明顯。所以,人們無形中就會承認,越是時尚的人,可能越是有支付能力的人。而那些奢侈的時尚自然就掌握了強大的話語權,它可以定義美,即便你覺得就是一堆狗屎,只要擁躉甚眾,一樣難以撼動其地位。這樣的情況下,就會給那些所謂不懂審美的人或者缺乏購買力的人造成一種無形的壓力,且難以擺脫。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看破的,飄然釋懷或隨波逐流;看不破的,苦苦相隨,亦步亦趨;不滿的,開始解構現有的故事,編造新的故事。但無論如何,壓迫一直存在,只不過換了形式,換了對象,生命不息,壓迫不止。
喬布斯那句“人們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擺在他們面前”簡直像是嘲諷,嘲諷大眾的盲目。自然,喬布斯是一個解構舊故事編造新故事的高人,若非如此,不可能有蘋果公司后來的成功。蘋果產品,尤其iPhone真是一個鮮活的案例,折射出了大眾的種種心態。有人覺得iPhone固然美好,無奈囊中羞澀,只能退而求其次;有人覺得iPhone各種美好,外觀漂亮,系統優美,可以做到無腦跟隨;有人覺得各種不美好,系統封閉,外觀丑陋,可架不住仍然作為智能機首選;有人覺得一定能找到超越iPhone的產品,或者覺得自己可以設計一款超越iPhone的產品來。這些都證明了iPhone的行業引領者地位。之所以這樣,當然與iPhone的時尚消費品地位有關,甚至可以說,正是這一點決定了iPhone的高定價,也決定了至少是目前看來無法撼動的市場地位。每年新一代iPhone剛發布,社會上就開始猜測下一代iPhone會長什么樣,只要iPhone不會成為明日黃花,話題永遠不竭,似乎葆有永恒的生命力。這也正是時尚的一大特點,讓人津津樂道不厭其煩。但iPhone總有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天,到時候會有新的時尚產品取代它,相信到時候人們一定會拿曾經的iPhone逗樂取笑,正如我們取笑曾經也是心愛之物的諾基亞手機一樣。
說了這么多,我并沒有反對時尚的意思,時尚有時尚的價值,也確實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品味。我所反感的只是將不夠時尚等同于審美不行。別以為現如今海內升平,大部分的人依然為了生存在苦苦掙扎,時尚是昂貴的消費,根本無力顧及。都說貧窮限制了想象力,殊不知限制想象力的豈止貧窮,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也是想象力受限的一種表現。消費社會里,價值觀越來越單一,審美也越來越單一,而人也越來越容易受到裹挾,表面上人們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實際上可選擇的不過是別人的選擇。別再用不明就里的觀念去壓迫那些本來就身處壓迫之中的人了。化用梭羅的話說,為人們贊揚并認為時尚的生活,只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為什么我們非得夸大其中之一而貶低其他的生活呢?